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百千万 新跃升】阳西县织篢镇坚持产业兴镇谋新求变

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2023-12-27 来源:阳江日报

朝阳初升的织篢镇。

远洋捕捞渔船外出作业。

省道541线征迁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蒲牌辣椒交易市场正加速建设,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长者饭堂项目建设也接近尾声……织镇正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作为阳西县的城区镇,织篢镇一方面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园,做大做强远洋捕捞、辣椒种植、调味品、预制菜等特色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释放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以创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为抓手,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城区改造,加快美丽圩镇建设,提升幸福宜居品质。

笃行谋新篇,实干开新局。当前,织篢镇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持之以恒抓下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产业、人文等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发力“百千万工程”,举全镇之力壮大镇村综合实力,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 文字/张   影   张嘉元

■ 图片/任浩沿

 数读

● 织篢镇今年冬种面积近4万亩,其中辣椒种植约3万亩。推动流转土地3000亩,改造盐碱田300亩。

● 通过培育镇企村企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农带农项目及实施帮扶资金集中管护运营“三力并驱”推动村集体经济腾飞,2023年全镇27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7个。

推进8个老旧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新打造2个织心驿站;建成5个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十个有”示范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发挥城区镇功能,着力为创建省级高新区提供用地保障,全面完成工业园四期二阶段、五期及园区配套设施1200亩土地征拆工作,全力支持致美斋等21个项目动工、建设。

阳西县绿色食品产业园。

特色产业开新局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宽阔的硬底化道路旁,粉墙黛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庭院民舍绿树环绕,文化广场干净整洁……走进鸡乸㙟村,这里远山如黛,河清海晏,一幅水天一色、宁静安然的渔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鸡乸㙟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是一条半渔半农自然村,村民靠耕田种地和浅海捕捞为生。多年前,林进栈、林织兄弟二人坚信,只有乘船走向大海深处,才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他们牵头与村民合资买了艘大马力旧船,到远海捕捞并满载而归。2005年,林氏兄弟建立了集海洋捕捞、加工销售、后勤服务于一体的顺欣海洋渔业公司,建立起公司与渔民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经营联合体。现在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随着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鸡乸㙟村目前有渔船111艘,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被誉为全省最富的渔村之一,成为阳江市乃至广东省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该村累计投入2000万元,建成了码头、篮球场、羽毛球场、村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污水处理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打造更大的船!去更远的海域,捕捞经济价值更高的鱼,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目标!”林氏兄弟曾经的豪言壮志,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美丽乡村鸡乸㙟。

同时,织篢镇还是辣椒种植大镇。辣椒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织乑镇的传统产业,有近30多年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超3万亩。织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结合当地的种植传统,谋划建设辣椒产业园,打造优质辣椒品牌,先后开展了农技指导、水利兴修、开拓销路等工作,帮助当地群众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推动辣椒产品增值、辣椒产业增效,实现产业振兴。

此外,织乑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还定期开办辣椒种植培训班,邀请专家为种植户授课,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苗期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辣椒采收及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让农户进一步掌握科学种植技术,有效提高种植户种植管理水平。

织乑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发动群众种植辣椒超4万亩,加快建设蒲牌辣椒交易市场仓储冷库,打造辣椒专业镇和辣椒产业园。同时,大抓蓝色海洋经济,发展深远洋捕捞业,打响金枪鱼等特色“金字招牌”。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

基层治理焕新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镇村

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是保障民生的重点。织乑镇聚焦“镇村(社区)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目标定位,致力于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织篢镇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依托省委政法委、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组团帮扶优势,强化县级领导、镇级主导、村级自治,聚焦“九室一厅”硬件建设,全面整合公、检、法、司等力量,在全市率先选聘46名专职网格员,做实“丹江人”综合网格群防群治,建立“网格+N”载体,打造示范性镇级综治中心。进一步规范“五室合一”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成功打造一批调解示范村、个人品牌调解室,镇村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全面开展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创建全覆盖工作,大力实施“雪亮工程”“一村一警(辅)”,社会治安呈“两降一升”态势。

为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织乑镇综治中心还与织乑镇派出所组建37支由公安民(辅)警+村干部+党员(村代表、志愿者)组成的巡防队,对下辖的37个村(社区)每周定期开展不少于2次巡逻,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同时,综治中心统筹232名织乑镇驻村干部,组建36个驻村工作组,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牢牢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排查、化解的主动权,切实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

织篢镇作为阳江市美丽示范圩镇,始终坚持以推进“七个一”建设为载体,高品质打造国道228线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真正做到“初来乍到、眼睛即亮”;高起点打造汇景路美丽示范主街,让街边美景俯拾皆是;高水平打造宋康东路两侧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做到“一房一景入画来”;高标准打造阳西法治广场美丽圩镇客厅,让群众邂逅法治的“慢时光”;高层次打造美丽河道,建成河堤路,实现织乑镇“岸绿水清”;高质量打造南湖公园及25个街角绿美生态小公园,实现“推窗见绿”。

■ 一线亮点

小积分释放大能量

织篢 乡村更加和美

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织篢乑镇把“乡村治理积分制”发展为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让小积分释放大能量,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成效究竟如何?走进织乑镇岑村村积分超市,可以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各类积分兑换的奖品,奖品主要为米、油等生活日常用品。群众可通过在“粤治美”小程序申报、村评议小组打分等方式获得积分,并凭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奖品。村民纷纷表示,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后,村容村貌及邻里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以及物质奖励来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岑村村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年的有效推动,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并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全村的面貌较以前有很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