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植于阳江这片热土,并以深沉的目光注视、探索和创造。就是这样,我们说爱,去爱,无非是敬艺术如敬未来。

去爱,敬艺术如敬未来

□ 陈世迪

2024-03-01 来源:阳江日报

从年初二到元宵节,当代艺术展《我爱阳江·商业市集》在“阳江组合”美术馆举办,从一楼至顶楼,整个空间仿佛开辟“无限的通道”,制造“蓬勃的集体新潮”,以一个个摊位的形式,召唤着你的审美目光和购买热情。

将美术馆变为“商业集市”,并非偶然的择选,在郑国谷和“阳江组合”(郑国谷、陈再炎、孙庆麟)以往的艺术展是“有迹可循”的:比如郑国谷的个展《我家是你的博物馆》、阳江组合个展《明日行动》以及联展《叱咤于街中》,你能从中感受到叙事的连贯性和思维的延伸性,譬如某种“派对”的氛围乃至“超市”的趣味,从中窥见“驳杂的场景、剧场的秩序和制造的日常”。

这一次,《我爱阳江·商业市集》以完全是商业市集的呈现而显得更为庞杂,它汇聚了阳江诸多本地艺术家、机构和众多“商家小贩”,几乎就是阳江人眼中的“等墟”——你能看见“郑国谷+阳江组合”“鲁毅+世界书店”“岑锦苗+生气画会”“曾青柏+二里乐队”“范敬峰+天和棋社”;看见方亦秀的《讲故事》,许超的《像由心生》,蔡所的《一团和气》;看见“畅食居”的“本地药材”、陈志强中医诊所的“黑芝麻丸”、川页艺术设计的“刀”、茶客小憩的茶叶,以及各式各样的“小摊”(糖水、鸡脚、咖啡、辣椒酱、火锅底料、首饰、衣服、手工绘画……);在庭院一角,你还会看见用“听海耕田——海红米饮10文一杯”的小摊,旁边悬着的小旗,写着“本店距百年老店还有99年”;在二楼阁楼,“生气画会”的摊位,充盈着鲜花和各种物品的售卖,比如陈烈的书法,李筱天的文献作品《阳江青年》、谭夏阳的新著《李白来到旧金山》、陈成辉的音乐作品以及各种书籍、笔记本、艺术花瓶……

值得一提的是,沙业亚的装置作品《东南阁》充满张力,整个装置质朴而简洁,几乎由一条圆形的木头组成——它看上去像一根顶梁柱,却做成木人桩的形状,你望着那些伸展出来的桩臂,就有挥手练功的欲念;只是那根木头直抵天花板,顶端写着“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冯倩钰的装置作品《寓言1号》和《寓言2号》都由剪刀组成,抛开造型和寓意不说,单看材料,多少有点致敬“刀剪之都”的味道,亦贴近本次展览主题“我爱阳江”。

“阳江组合”美术馆从外观看像一座雪山,楼顶有雪莲的形状,此次展览还在建筑外面用竹排搭建了高高的通道,在庭院苍郁的青松和绽放的梅花映衬下,看上去“曲径通幽,别有风情”。开幕时,艺术家黄道明坐在松树下的平台煮茶,颇有古人“松下抚琴”的韵味。如果研究它室内的结构,复式,环形,或变形,对应着室内的灯光和春日午后的阳光,我能感觉到明媚的召唤。

在整个美术馆,不时可见“阳江组合”的书法作品,或巨幅,或精巧,和波洛克肆意把一桶油漆沷洒在一块画布上不同,他们的作品是有迹可循,充满随性的象形汉字。当然,那些作品不是单纯的水墨书法,而是带着各种颜色修饰、变形的图案、笔走龙蛇的即兴书写以及充满奇思的意念设计。或许我可以说:“阳江组合”不只写书法,还书写书法之间的“自由意志的可能性”。是的,书写对应着艺术致幻的信念,如同诗人兰波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通灵者,抵达未知的迷狂,并看见视觉本身。

一个个展厅,扩展着我的感知:当艺术以摆摊的形式出现,就有着戏说商业的愉悦;而一幢设计独特的建筑,开辟出不同的空间,曲折,迂回,或扩展,你一走动,就如坠幻象的迷宫,这多少增添一个展览的趣味性。那天,住在美术馆附近的一青年说:以前经常路过,对这座奇怪的建筑充满好奇,现在能进来参观展览,有种游历的感觉,只是会不时走过场,错过一个展览的摊位。

展览场内不断制造异样的风景,在二楼旋转楼梯的一侧墙壁,贴着红色大字“卡势”“乸”,我不由念出阳江话,仿佛感受“我爱阳江”的命题。在三楼“藏香室”,能看到大幅的唐卡、佛像以及出售的藏香,四个小女孩正伏在桌子上用签字笔写着心经的描红。一个从事动漫服装定制的年轻姑娘对我说:“在这里,我想起西藏旅行的美好,那时也看见好多唐卡……”在顶楼,展示着女艺术家罗智暇的一批版画和剪纸,不论造型或构图,都充满纸上筑梦的气息。

行走在楼梯、展厅和摊位之间,我好像穿越色彩缤纷的幻觉:当你感觉“艺术”,不过是触及你内心的天真,比如我注视一个“瀑布”(“阳江组合”的装置,有不同形状的数个“瀑布”造型,用白蜡浇成),仿佛看见一个菩萨的造型……又一次抬起头,光从天穹式的玻璃窗流下,一条剪纸巨龙,赤红色的,长长地盘在弧形楼梯之间,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看上去灵动而充满活力。我忍不住想起一句诗:注视着它,灵魂便知道自己被注视。

展览现场每天游人不断,人气越来越旺,还引来不少网红打卡拍摄。期间,表演节目也不少,比如年初六晚上八点,在阳江组合美术馆一楼,上演了由朱丽如导演、生气剧社演绎的音乐剧《雾都孤儿》,11位小演员在各式灯光、音响和投影下,声情并茂地用英语演唱和表演。由于表演精彩,应观众要求,又在元宵节加演了一场。戏剧总监岑锦苗接受阳江电视台采访时说:“我觉得剧场本身就是一个文明城市的构成要素之一,我是非常希望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去容纳,能让这些有精神追求的人可以走进剧场……”年初九,“诗国星空”举办了“星空诗签200期即兴读诗会”,独立音乐人、民谣歌者陈成辉表演了尺八并演唱阳江歌谣;在鼓与琴的伴奏下,一群阳江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纷纷上场朗读“星空诗签”的诗歌。艺术爱好者梁诗曼用阳江话和普通话,朗诵了两遍女诗人羽薇薇的诗歌《约等于蓝》,还以“回顾的激动”写下近千字分享至小红书,其中写道:“在这个处处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有音乐,还有热情观众随着音乐摆动打拍子,是非常棒的事情……诗和音乐也让那晚的时光成为美好的蓝。”“诗国星空”的主持人杨勇在朋友圈也写道:“诗让我们认识:有缘的事物会团结起来。”

《我爱阳江·商业市集》让人看到阳江艺术的良好氛围。一大批“阳江青年”和热爱艺术的人麇集在一起,从中感受“诗意的栖居”:艺术总是从不同侧面塑造我们,并赋予我们生活的热情和更多的朋友。

这一次,还有外地朋友参与展览,比如影像工作者吴文礼从广州带来了摄影作品《2021~2023摄影集》,以照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分享他近几年在广州街头拍摄的照片,你能从中感受“事物的漂流状态”和“途中的诗意”。艺术家陈侗则以“龙年的肖像画”来“赶集摆摊”,并写下短文《我爱阳江,阳江爱我》:“‘我爱阳江’也许是阳江组合美术馆的第一个‘非营利项目’,项目的主办方不赚钱,却让我在春节期间‘日进斗金’,所以我要高度赞扬这种奉献精神……但是说到阳江,众所周知,它在艺术圈的影响力却完全不是因为有可以度假的海陵岛,而是靠了一大批‘阳江青年’,一支文学和艺术的生力军。他们固然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但他们同时也推动了改革开放,谁能说不是呢?……”在二楼阁楼,陈侗拍摄的录像《晚霞》(2010年)不断循环播放,展现海陵岛海边的风景和人事,你能看到郑国谷、诗人林蓬喜等人“年轻的脸庞”,他们的眼睛闪动某种光……而陈侗拍下海陵岛的“人和事物”,亦是对阳江深厚的爱。

“我爱阳江”,在一大批“阳江青年”和更多人的心中,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持续、美好的行动。我们根植于阳江这片热土,并以深沉的目光注视、探索和创造。就是这样,我们说爱,去爱,无非是敬艺术如敬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