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题记
漫步于漠阳江畔,春和景明。我的手拂过这片乡土柔软的躯体,侧耳倾听每一掬空气氤氲的魂灵,我,慢慢听懂了阳江的韵律。
阳江的历史,源远流长。岭南丘陵的莽莽丛林里,冼夫人横刀立马,英姿不朽;漠阳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大刀李惟扬的传奇未曾止息。君且听,“番薯县令”的粤剧,何尝落幕?君且看,“南海Ⅰ号”的巍巍躯体,仍静静述说身边那片海的“漠漠帆来重”。君且忆,海陵岛上一抔黄土葬英灵,令人不禁吟叹“帝子南来竟不回,海陵荒冢对斜晖。”君且思,阳西双鱼城人民,明朝抗击倭寇,铮铮铁骨永不能忘……
踱步于北山之上,眺望宋代石塔,清风曳枝,鸟鸣入耳。我从一枝一叶中,听懂阳江的韵律,悠远,似笛。
我畅行南恩路上,行人如织。修表行、小吃店,形形色色。骑楼的老墙,斑驳陆离,像歇息于竹椅上的老人,笑脸写满身为阳江人的幸福。
阳江不大,却满溢幸福。阳江人的幸福,来自不懈奋斗。海天茫茫,阳江人用手提肩扛,在碧涛之上筑起海陵大堤。在阳江,陶铸也不禁感叹:“且喜望天勤水利,更惊穷垌养鱼肥。”作为楹联之乡,阳江人崇尚知识,雅好艺术。曾庆存苦读的身影口口相传,黄伯荣献身语言学的不懈常驻心间。阳江人的幸福,还来自绿水青山。阳春山水钟灵毓秀,“龙宫歌舞尚斑斓”;江城的风光,汤显祖称之“峰眉如黛翠如环”。大美阳江,纵使关山月的神来画笔,也绘不尽景致万千吧!
与乡亲邻里乐话家常,谈笑间自有云卷云舒。我从一言一语中,听懂阳江的韵律,热闹幸福,似鼓。
阳江的韵律,还是南国风筝场的一阵喧哗,是疍家喜庆那番祝福话,是品尝阳江美食时的盈盈笑语,是静听老一辈人“讲古”时的喜上眉梢……“一事淋漓忘不得,骑牛和雨过村东”,正如漠阳诗人阮退之所言,每个阳江人又如何能忘记这亘古长存的韵律?
阳江人,既津津乐道于往昔“豆米泳”的人生传奇,也在“百千万工程”等烁光名词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阳江的韵律亦如此,既无声流淌于过去九街十二巷的一砖一瓦,也在如今大角湾的浪涌涛声中激越飞扬!阳江的韵律,恰如这漠江水,浩浩汤汤,一端植根于古旷长野,一端手抚阳江儿女的心田!
静下心来吧,呷一口东水山茶,年年岁岁,慢慢品味,慢慢听懂这漠江水声,慢慢听懂阳江的韵律吧! 指导老师:黄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