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风电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探讨海上风电产业链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万顷碧波“风车田”。
“风”起潮涌,阳江再逢盛会!
5月24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在广东省阳江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享创新成果,建立协作机制,助力阳江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为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是继2023年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后,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阳江。
如此高规格的行业大会为何连续两届落地阳江?
“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这已成为业内共识。
近年来,阳江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乘“风”而起,逐“绿”前行,构建起全国最完善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国际“绿能之都”建设步履坚实,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和产业转型作出积极探索和贡献。
■ 文字/阳江日报社记者 费先霞
■ 图片/阳江日报社记者 梁文栋
本次大会由全球风能理事会、阳江市风能协会主办,以“完善海上风电生态 打造国际绿能之都”为主题,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等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全球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大会现场高朋满座,国家能源局、广东省政府相关领导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毕亚雄,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等专家学者作致辞或主旨报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广东东方海缆有限公司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等200余家知名企业代表出席。
本次大会紧紧围绕海上风电市场、技术、区域合作等设置了“对话”、专题论坛、研讨会等环节,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展开热烈交流探讨,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发布了《这里是阳江,一座崛起的国际风电城》成果画册,记录了阳江风电项目创新、全产业链建设、未来绿能产业发展路径;发布《加强全球海上风电供应链区域合作报告》,为推动风电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当天,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正式挂牌。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批复支持广东省在阳江探索建设高比例绿电供应园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支持阳江市高新园区开展绿能示范产业园绿电直供规划建设试点。广东(阳江)风电产业联盟揭牌成立,扩大区域产业链合作,增强风电产业链韧性。
“海上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赖规模扩张,更需从材料、结构、运维上突破,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体系。”侯保荣表示,阳江的实践证明,通过扎实的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完全能够在复杂海况下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表示,中国华电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大产业布局和投资力度,深化对接合作,全面助力阳江打造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高地。
作为行业品牌盛会,大会搭建了汇聚智慧、协同交流、深化合作的平台,是探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会能够吸引众多“最强大脑”齐聚,且发展成为影响行业的风向标,其背后是阳江市打造国际“绿能之都”的硬核实力。
阳江市丰富的风能资源吸引了中广核、华电、粤电、三峡等行业龙头企业争相“追风”。自2017年9月阳江海域打下第一根风电桩,八年间,阳江已形成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规模,并网装机容量逾600万千瓦,占广东省半壁江山,位居全国第二。
随着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到2026年,阳江海上风电总装机将突破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满足大湾区千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成为全国首个单体规模超千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基地。
阳江大力发展风能装备制造业,国际风电城已成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38个总投资约367亿元项目落户,释放澎湃动能:金风科技阳江基地的13.6兆瓦海上“巨无霸”,每年输出的清洁能源,可满足3万多户三口之家一年用电;龙马集团以“两天一船”的速度将高端铸件送往全球;东方电缆南方产业基地的全球首根500千伏交流三芯海缆攻克了超高压多芯海缆技术瓶颈……“阳江造”风电装备基本涵盖了从整机总装到核心零部件制造各环节。
“阳江已建立起汇集开发、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施工运维等全国最完善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的推动者、引领者。”秦海岩表示,未来阳江必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风电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球化的海上风电母港,为世界风电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重要支撑。
阳江市坚持向“新”而行,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互促,在柔性输电、漂浮式风机、智能装备等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形成了风电产业新质生产力。
目前,已成立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学院、国内唯一国家级风电装备质量检测平台、广东首个海上风电省级实验室等科创平台,首创海上风电柔性海缆保护装置、海上风电轻质灌浆材料等成果并得以应用。加快构建“一港四中心”,建成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设立总投资120亿元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以“真金白银”激发创新活力。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双机头”漂浮式风电机组、世界首条500千伏三芯海缆、全球最长147米叶片静力测试项目、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这些令人瞩目的项目,见证了阳江在海上风电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阳江以建设风能、制造风能、用好风能,支持产业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阳江高新区绿能示范产业园,绿华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10万平方米厂房正在进行相关验收工作。该公司总经理黎永兆介绍,公司接下来将布局欧洲市场,产品生产必须使用规定比例的绿色能源,产业园通过物理溯源确保绿电直供,正契合企业发展所需。
当前,绿色贸易已成全球最新趋势。阳江在广东省率先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结合能碳管理平台形成可物理溯源、碳足迹核查的绿色能源闭环,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项目规划建设“一园三区”(高新园区、阳东园区、阳西园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种钢铁、动力电池、储能设备等出口型企业。
园区创新“可溯源绿电认证+产业集聚”模式,将重点推进智能微电网、多能互补等创新实践,探索“风光储氢”一体化应用和绿电交易机制创新,形成可全国推广的“新能源+产业园”融合发展模式。此外,规划建设“绿能+算力”融合基地,未来可为数据中心提供零碳电力。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成永红建议,依托全国最大海上风电集群,希望在阳江打造一个绿电、绿氢、零碳产业生态园,带动全产业链升级,“这不仅是一条技术路径,更是构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探索。”未来还可在广东乃至全国推广,为全球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案。
盛会终会落幕,拼搏永不止步。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阳江市将继续深耕蓝海,争当“碳”路先锋,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