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旨在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行业稳健经营、规范发展。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办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准入、融资方式、信息披露、技术规范、催收方式等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梳理,其最终落地有助于明确小贷行业的经营秩序。《办法》中涉及到的助贷、联合贷合作模式以及金融APP备案相关细则,将对整个互联网贷款行业、消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促进贷款行业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细化贷款集中度相关要求
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方面,《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及贷款集中度比例要求,优化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标准,突出小额、分散的业务定位;严禁出租出借牌照等违规“通道”业务;规范外部融资,严格“1+4”融资杠杆倍数指标,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条件。
具体来看,《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应当坚持小额、分散原则,发挥灵活、便捷优势,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主要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个人消费者等群体,促进扩大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明确,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对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负总责。
苏筱芮认为,此举有效提升小贷机构设立门槛,促进增强行业服务质量,同时也意味着,在小贷机构近年来持续清理整顿的当下,结合当下“退金令”的导向,小贷尤其是网络小贷行业中短期内或将成为存量市场。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本报记者表示,《办法》令小额贷款公司定位再次明确,作为金融体系的补充,此后将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和个人消费者等方面的作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更加合理的互补格局。
在贷款集中度上,《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十,对同一借款人及其关联方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十五。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对单户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人民币二十万元,对单户用于生产经营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人民币一千万元。
“这有利于防范大额业务风险。”苏筱芮认为,监管将网络小贷的消费贷上限定在20万元,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持平,将生产经营类贷款定在1000万元,体现了促进支持实体经济的基本导向。此外,将小贷净资产与贷款余额关联起来,能够有效防范小贷机构无序扩张。
事实上,《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也规定,对借款人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以防过度放贷,进一步控制金融风险。
此外,《办法》也对联合贷等方面作出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不得与无融资担保、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的机构合作,接受其提供的融资担保或者保险服务;不得帮助合作机构规避异地经营等监管规定;不得仅提供不实际出资的营销获客、客户信用画像和风险评估、信息科技支持、逾期清收等服务;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放的网络贷款的单笔出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
清理不合规贷款APP
《办法》还强化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细化关联交易管理要求,明确不良贷款划分标准,并对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资金实施专户管理。规范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系统,应满足全流程线上操作、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符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等条件。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合作机构落实名单制等管理。
在开展营销宣传、发放贷款时,《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营销宣传,片面宣传低门槛、低利率、高额度等,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多头借贷。
记者浏览多个借贷APP发现,在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时,部分贷款产品会标注如“年利率4.2%起”,但实际贷款利率以客户申请时风险评级或者实际授信结果来判定,另有部分产品展示了日费用、月利率等信息,如“1万元借1天利息3元起”,或者“日费用6分”。
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385家。贷款余额7514亿元,三季度减少167亿元。
当前,小贷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小贷公司不断增资扩规模,尾部小贷公司则逐渐被淘汰。包括腾讯、京东、美团、字节跳动、滴滴等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陆续增资,如抖音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90亿元增加至190亿元。
硬币的另一面是,部分地方小贷获客成本上升,经营难以为继,相继离场。2025开年,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加速清退不符合规定的小贷机构。此前,内蒙古、重庆等多地发布了当地小贷机构情况,部分小贷公司经营异常、失联空壳、试点或业务资格被暂停。 据《华夏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