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中小学各出奇招,把阳光体育大课间落到实处

阳江市中小学各出奇招,把阳光体育大课间落到实处

每天30分钟体育活动让青少年体质强起来
2024-04-17 来源:阳江日报

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加入了仰卧起坐环节。

  

有趣的传足球环节。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作出六项部署,提到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值得关注的是,通知指出,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活动和望远,缓解视力疲劳。强化大课间的意义,除了预防近视,还为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孩子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所中小学发现,许多学校正积极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的已经探索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校本特色、参与度高的大课间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中收获成长。

■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盘聪颖

走访

大课间活动形式创新 特色体育运动更阳光

“走!大课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动起来!”4月10日上午9点25分,市实验小学里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学生们纷纷“闻铃而动”,整齐有序地排好队伍走向操场。该校当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不出一会儿,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和阳光大道上,学生们已经整队完成,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精神饱满的学生们跳起了课间操,动作挥洒自如,时而挥舞双臂,时而扭动腰部,时而踏步,时而跳跃,尽显青春活力。该校副校长谭宝干表示,近年来,市实验小学立足现有资源,组织一系列常态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其中包括热身操、跑操、自编操、放松运动4个环节,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为激发学生的跳操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学校根据校本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融入歌曲《从前那个少年》《你笑起来真好看》等多种流行元素,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课间操活动形式;针对阴雨天气不能开展室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学校自编了室内桌子舞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系化的活动中锻炼能力、涵养气质。

为了丰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同样作了许多创新和尝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4月11日上午,记者在东城镇中心小学的运动场所看到,学生们在时尚动感的音乐带动下,进行热身、课间操、跑步、放松训练等一系列环节;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该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加入了仰卧起坐、传足球、跳绳、校园舞等特色项目,充满了青春和活力。据悉,在阳江市2023年中小学校园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中,该校开展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

“身体好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包括广播体操、校园舞、常规运动、趣味游戏、跑操、放松操6个环节,并加入了许多趣味体育项目,活动形式丰富多元。”该校政教主任刘昌伟介绍,学校每年都会自主研创一套“易懂、易学、易掌握”的课间操,以国家学生体质监测项目为主打造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将体育锻炼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同时还会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调整,引导学生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以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单一,自从学校的课间操形式创新了,我每天都很期待大课间的到来,其中我最喜欢传足球这一项目,很有趣,能在游戏中感受运动的快乐。”该校六年级学生黄昭晴说。

现象

体育大课间全面推进  活动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各县(市、区)中小学均能按照要求和相关标准,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市中小学100%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到 2025 年,我市各中小学应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超过55%,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涌现一批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到2035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保持60%以上,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不过,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仍存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市区某所学校就读五年级的学生小李表示,目前他们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广播操、绕操场跑圈等项目为主,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是被动应付。一位家长也透露:“我孩子的学校比较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保障不够重视。”

此外,场地不足、师资有限等问题,同样制约着大课间质量提升。谭宝干坦言,市实验小学现有学生2600余名,活动场所明显不足,若想引入跳绳、足球、篮球等特色课间操项目,需要更充足的场地支撑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也面临着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器材短缺、专业体育教师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该校校长谭国振表示,为解决以上难题,学校将继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课间内容和形式,积极提升学生参与度,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同时也期望上级部门能给予资金支持和师资配备,不断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举措

探索体育教学新模式  家校社共绘体育育人蓝图

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不仅能保证学生每日的运动量,起到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近视和缓解疲劳的作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该局将全面深化实施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试行小学每天 1 节体育课、初中每周 4至5节体育课,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1至3 项运动技能;强化体育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创新,广泛开展学校传统体育竞赛活动,推广游泳、跳绳、武术、毽球等体育项目,推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练、赛、评”联动,要求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 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安排适量室外活动和放松,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构建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存在的难题,市教育局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二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场地设施新建改扩建力度,并整合社会体育资源,完善学校与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并强化家校联动,形成家庭、社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