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总腹胀,没胃口?可能是你的脾胃在“报警”

2025-11-04 来源:阳江新闻网

一阵秋雨一阵凉。入秋后,您是否也感觉身体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比如:食欲突然变差,或是总感觉肚子胀胀的;大便变得不成形,或者反而更加干燥;平时能吃的东西,现在吃了却有点不舒服……对此,市人民医院医生张为提醒,这是脾胃在发出“秋季警报”。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被顺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而秋季,正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时期。

一、 为何秋季脾胃容易“闹情绪”?

秋季的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燥”和“凉”,这两点正是影响脾胃功能的主要原因。

1. 秋燥伤津,脾胃失润:秋季空气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燥邪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我们的脾胃就像一块需要湿润的土壤才能孕育万物的土地,一旦津液不足,土壤变得干裂,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会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问题,胃部也容易有灼热感。

2. 寒邪侵袭,脾胃怕冷: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昼夜温差加大,寒凉之气渐盛。我们的脾胃是一个“喜暖恶寒”的器官,寒邪侵袭,最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夏天贪凉的习惯(如吃冷饮、吹空调)若延续到秋天,更会雪上加霜。

3. 贴秋膘的误区: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但如果不顾脾胃的承受能力,盲目进补,大量摄入油腻、滋腻的食物(如肥肉、阿胶等),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虚不受补”,出现腹胀、嗳气等问题。

二、 秋季如何科学养护脾胃?

养护脾胃,无需大动干戈,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1. 饮食调养:润燥与保暖并重

· 多吃“温软熟烂”的食物:早餐喝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南瓜粥或山药粥,最能温养胃气。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生冷、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 选择性平味甘的食物:

· 主食推荐:小米、玉米、薏米、燕麦。

· 蔬菜推荐:南瓜、山药、胡萝卜、莲藕。其中,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健脾益胃的效果极佳。

· 水果推荐:苹果、葡萄、木瓜。避免大量食用西瓜、梨等寒性水果。

· 适当“增酸”以养肝,间接护脾胃:秋季肺气旺,会克制肝气。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可以滋养肝阴,肝气调和则脾胃功能不易受扰。

· 补充水分有讲究:拒绝冰水,常喝温水。可以泡点淡淡的红茶或熟普洱茶,它们经过发酵,性质温和,有暖胃的功效。

2. 生活起居:防寒与运动结合

· 注意腹部保暖:夜间睡觉时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腹部不要受凉。白天穿衣可适当“捂一捂”,避免穿露脐装。

· 坚持适度运动:秋高气爽,正是运动的好时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寒邪。

· 保持心情愉悦:中医认为“思虑伤脾”。过度的忧虑、思虑会影响脾胃功能。秋季容易引人悲秋,要多与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精神舒畅。

3. 简单有效的养生小技巧

· 按摩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每天用拇指按揉5-10分钟,感到酸麻胀痛即可,有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 腹部按摩:每晚睡前,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50-100圈,有助于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加强消化功能。 

秋季调理脾胃,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战。它不需要昂贵的补品,也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只需要我们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多一份细心和耐心。顺应天时,温和进补,让我们的脾胃在金色的秋天里得到最好的滋养,为健康度过寒冬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