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本阳江本土中医药书籍将于近日发布。

2024年11月22日,阳江市举办首场中医药公益集市。
阳江,一方中医药的宝藏之地。这里不仅是南药的重要产区,种植面积达24.4万亩,盛产益智、春砂仁等道地药材,更有着深厚的药食同源文化。春砂仁,可入药、可煲汤、可蒸排骨、可煮粥……一味药材,融入日常,正是阳江人生活智慧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24年,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和谋划,紧紧围绕打造中医药强市发展目标,以中医药助力“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扩面、能力提升、人才建设、文化科普、中医药产业化、中医药康养文旅服务六大行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来,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六大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阳春市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阳西县儒洞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

海陵试验区闸坡镇中医馆。

江城区城北龙涛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
以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为骨干,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为网底,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完善。全市39家镇卫生院、1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馆并配备中医医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医阁380家,并将32种中药制剂纳入报销目录,推进中成药集采降价,加强中医药价格监管,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中医药关怀”。

阳江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骨科、康复科、治未病科)。

阳春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024年12月,阳春市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实现县级中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突破。阳江市人民医院、阳江市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先后通过广东省中医药局治未病服务5A级评审。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特色专科8个。阳江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阳江医院(阳江市中医医院)协议将于近日签订。
通过“千名中医下基层”驻村帮扶活动,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2025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共投入5054.93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发展。

广东省中医院与阳江市人民医院共建针灸联盟揭牌仪式。

阳江市中医医院拜师仪式。
人才,是事业之基。近年来,全市共培养了298名中医全科医生,实现城镇每万名居民有1.14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阳江市中医医院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培养了256名“能西会中”的基层医生,对488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全市现有省级名中医5人、市级名中医9人。引进了3名中西医结合博士后、4名中医学博士和46名中医硕士研究生等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这些“杏林使者”,正用仁心仁术书写新时代的“大医精诚”。2024年12月,市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展开合作,成立“邓铁涛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为人才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海陵试验区实施中医药科普“六进”活动。

高新区平冈镇曹梓材中医纪念馆。

阳春市陂面镇重阳古墟活动。
去年以来,各县(市、区)相继举办的“中医药公益集市”系列活动,赢得了市民的普遍好评,中医药文化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除了集市,我市还建立了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长效机制。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贵遗产,搜集民间中医药验方、偏方,出版了三本相关书集。建成曹梓材中医纪念馆等文化地标,开发春砂仁泡制技艺等传统医药非遗,复原擦亮阳春市陂面镇“重阳古墟”千年中草药集市品牌等,有效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承。

代表阳江特色与品质的“阳江八宝”。
产业融合的创新之路也越走越宽:目前全市南药种植面积达24.4万亩;已创建南药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培育了北惯镇(牛大力)、陂面镇(淮山)省级南药专业镇;阳春市、阳东区分别获得“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果用益智之乡”称号;“春砂仁”“大八益智”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期,阳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评选了代表阳江特色与品质的“阳江八宝”:春砂仁、阳春白鹅、阳东牛大力、大八益智、阳江豆豉、程村蚝、东水山茶、珍珠马蹄。这些蓬勃产业,既带动农民增收,更让“阳江药材”品牌走向全国。

阳西县沙扒镇健康驿站。

阳东区合山镇百盛园(珍贵树木种植园)。
推进中医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我市打造中医药强市的另一创新。从岗美十里泉城到圭岗温泉康养小镇,再到儒洞滨海温泉休闲带,游客在此不仅能享受温泉,还可体验药膳养生、中医理疗,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离不开饮食,我市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食品和健康用品,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列入药食同源名录的食品原料生产企业达43家。推动阳春市、阳西县建设中医药特色县(市),阳春市2024年12月通过“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评审,阳西县2024年获评“中国长寿之乡”。
站在新起点,这一年来的实践昭示我们:当千年中医药遇上新时代乡村振兴,必将迸发强大生命力,携起手来,让中医药这一瑰宝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中绽放“新花”,共同绘就阳江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 文字/阳江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提供
■ 图片/ 阳江市卫生健康局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