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35年的谢立豪(前排左)与亲人见面相认。

市救助管理站帮助流浪人员找到家人

湖南母子离散35年在阳江团圆
2025-08-11 来源:阳江日报

失散35年的谢立豪(前排左)与亲人见面相认。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见习记者/刘昭融   实习生/杨子棠

“失联35年,我一直以为妈妈已经离世,去年我甚至在老家立了墓碑以纪念母亲。”今年41岁的尹邦音来自湖南邵阳市,他从未想过还有母子相见的一天。8月5日,一通来自阳江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告知尹邦音有其母亲谢立豪的消息,让故事有了反转。三天后,尹邦音和其他6名亲属从各地奔赴阳江认亲。

8月8日上午9时30分,尹邦音和妻子捧着花束,从深圳坐车抵达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他的表妹则从广州前来与他们会合。此时,尹邦音的弟弟尹邦韶带着两个舅舅及小姨妈已在医院等候。他们前一天就从湖南邵阳驱车8小时直达阳江,当晚在医院附近的宾馆落脚。

“一看到照片就认出来了。”8月5日,当谢立豪作为流浪人员寻亲的信息抵达邵阳洞口县时,她的哥哥谢立同恰巧看到了谢立豪的照片,一眼便认出这是他失联多年的妹妹。此时的谢立豪63岁。照片上的她头发花白,已显老态,样子和谢立同却很相似。随后,谢立同与阳江市救助管理站社工梁智琼取得联系,并通过视频通话与谢立豪远程见面。

市救助管理站主要是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特困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并为他们提供临时食宿、寻亲核实、协助返乡等临时性救助服务。2023年6月,谢立豪作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被派出所送到市公共卫生医院救治,随后由阳江市救助管理站介入开展寻亲。

“我们刚接触谢立豪时,就发布信息帮她寻亲。”梁智琼说,通过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部门的联动,他们对谢立豪采集人脸、血样等生物信息,不仅进入打拐DNA数据库进行DNA比对,还将谢立豪的寻亲信息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抖音寻亲平台上推送,却久无回音。一开始,梁智琼尝试与谢立豪沟通,希望由她提供相关的身份线索,可此时的谢立豪表达不清,手写的信息也是错漏百出,字迹难以辨认。

今年7月31日,事情出现了转机。这天,谢立豪突然清楚而准确地说出了自己家所在的村名和儿子的名字。梁智琼循着她提供的信息线索,与当地的救助管理站联系,将谢立豪的寻亲信息投放到她的老家,最终成功联系到她的亲属。

8月8日上午10时,谢立豪穿上家人们给她准备的新衣服,在医生的陪同下离开了医院病房。当她出现在亲人们的面前时,大家围了上去。“你还晓得我是哪个不?我是小妹。”谢立豪的妹妹最先靠上前去,拉着谢立豪的手。此时的谢立豪只能用简单的话语小声地回应着。“名字说对了,人没对上号。”谢立豪的妹妹表示谢立豪说对了到场两位兄弟的名字,只不过把两人的名字颠倒了,这一点足以让他们感到欣慰。

“不知道这三十余年,她是怎么生活的。”尹邦音看着眼前的妈妈,脸上写满了心疼。接到妈妈后,他急忙询问谢立豪在院期间的情况。尹邦音告诉记者,母亲出生于1962年,自1990年外出打工后便失联了,这么多年一直杳无音信。母亲走失时,他才6岁,由父亲独自拉扯大他们兄弟俩。2009年,父亲去世了。尹邦音印象中的母亲雷厉风行,个性要强。他想,如果妈妈没有遭遇这些,想必现在也是个精致的妇人。“你现在可是有4个孙宝宝,回到家你要帮忙带孙子的呀。”谢立豪的妹妹说着孩子们考上了重点大学、定居一线城市小有成就等消息,希望以此宽慰谢立豪。

当天下午,尹邦音和尹邦韶兄弟俩完成相关的认亲手续后,带着妈妈直奔湖南老家。“妈妈回来了,那我就有妈妈了。”尹邦音表示,他们小时候常常羡慕别人有妈妈,也曾被一些“妈妈不要孩子”之类的流言中伤。但是,他们心里积攒着向上的力量,努力奋进。如今他们已长大,都成家立业了,能寻回失散多年的妈妈,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他说是阳江市救助管理站及医院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一家人团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