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阳春市三甲镇,工作人员在用挖掘机疏通道路。

三甲镇村干部翻山涉水劝导危险地带群众至安置点

300多名村民提前转移成功避险
2025-07-24 来源:阳江日报

7月23日下午,阳春市三甲镇,工作人员在用挖掘机疏通道路。 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7月23日早上7时许,阳春市三甲镇京冲村的雨势小了很多,63岁的村民叶庚新从安置点回到家时,眼前的一幕瞬间让他呆住了:房子中间直接塌了下去,连屋顶都没了。

22日下午,接到村干部要求转移的电话时,叶庚新还很不情愿,心想:“几十年了,房子都没事,这次应该也没问题,去一趟安置点,太麻烦了,而且前天刚从安置点回来。”

叶庚新家坐落在山脚下,四周林木茂密。原先,叶庚新家去往安置点,要经过一条小溪,走几分钟就到了。可是,那时大雨连绵不断,溪水持续上涨,无法通行。叶庚新去安置点,只能绕道,翻过一个山坡,走半个多小时山路。

“我们心里不踏实,直接到他家里去了。”22日下午,村干部王基彬骑着摩托车直奔叶庚新家中。大概骑了十多分钟,因途经的道路被水淹没,过不去,王基彬只能步行前往。来回用了1个半小时,王基彬连说带“拽”才把叶庚新带回了安置点。

台风“韦帕”过后,三甲镇从22日下午4时左右到23日早上6时,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境内河流水位急剧上涨,部分区域出现洪涝、塌方、山体滑坡等险情。22日下午,三甲镇委、镇政府迅速行动,提前预判,因暴雨红色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部署全体镇村干部落实防御工作。

“接到镇干部电话后,我们马上开始转移群众。”京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泽文告诉记者,启动暴雨红色预警后,村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立即研判,迅速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我们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转移叶庚新和黎继开这两户人家。”

“这两家我们太熟悉了,这几天每天都往他们家跑。”吴泽文说,去到他们家时,看到墙体有渗水现象,便判断有危险,不敢大意。而且,叶庚新还是山脚下的单家独户,遇到突发情况,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所以一定要把他“拽”回来。

于是,冒着雨,吴泽文和王基彬分头行动,将两人带回了安置点。第二天一早,村民发现,叶庚新和黎继开的房子在暴雨中都坍塌了。因为村干部的精准研判和高效执行,两人都“捡回了一条命”。

“死里逃生”的一幕也发生在三甲镇三圩村,同样因为村干部的连说带“拽”,让两户村民躲过了危险。

23日凌晨3时左右,三圩村村民陈达坤的房子后面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迅速掀翻了后门,涌入房子。幸好,陈达坤和哥哥陈达润一家提前转移到弟弟家居住,躲过了一劫。

23日下午,陈达坤站在自家房子前,望着里面的泥浆和厚厚的黄泥,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书记真的做得很不错。”在山体滑坡现场,村民看见三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传真的到来,纷纷围了过来,表达对刘传真的感谢,“每次刮风下雨,书记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下次叫转移,不要烦我啰嗦就行。”刘传真半开玩笑地说,每次叫村民转移,有些村民怕麻烦,很不情愿,可是很多危险就藏在“怕麻烦”中。在镇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通知要转移的村民后,刘传真还是放心不下,回头再走了一遍,再三叮嘱他们:“不要留在家中。”

对于陈达坤、陈达润兄弟俩,刘传真还格外留心。因台风天气,从20日将他们转移出来后,刘传真便一直劝阻他们不要回家住,因为他们住在山脚下,担心连续性降雨,会发生山体滑坡。

一夜之间,陈达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离别时,他紧握刘传真的手感激道:“多亏您提前把我们‘赶了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的眼神中,既透露着感激,也透露着对村干部苦口婆心劝说的理解和信任。

“村干部拿一个锣,敲锣通知我们每家每户,要注意下大雨了。”“村干部又到我家,把我‘推’到村委会”……面对暴雨来袭,三甲镇村干部迅速行动,进村入户排查隐患,连说带“拽”转移了300多名群众,在连续10多个小时的暴雨中,持续奋战,以“零伤亡”守牢了生命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