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陈子玲
实习生/林珊珊
7月暑气升腾,在阳光的炙烤下,树木耷拉着枝叶,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是对于阳春河㙟镇社塘村村民而言,他们可没时间“躲懒”,而是要把握蔓荆子成熟的时间,及时采摘送到村委会。
蔓荆子是一种具有发散风热功效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眼疾和风热感冒等症状,既能驱散头面部的风邪,又能缓解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蔓荆子生命力顽强,对土地要求不高,每年5月至11月为成熟期,采摘时间长。社塘村有种植蔓荆子的传统,全镇种植面积900多亩,社塘村就有近500亩。一直以来,村民采摘蔓荆子晒干后,主要拿到市场卖或卖给医药公司,价格不稳定,收入没保障。
“在枕头里加入中药很常见,市面上有决明子枕头,但是还没看到用蔓荆子做的,市场前景开阔。”社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君玲看到了商机,于是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不单纯做原料供应,而是将蔓荆子的药用价值和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加工成养生枕头销售。决定以社塘村经济联合社的名义注册公司,并注册商标,收购村民的蔓荆子,做成成品出售,收入归村集体所有。2024年3月,“阳春市唐蔓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蔓荆子在市场只能卖四五十元一公斤,村委会收购的价格能达到70多元,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原本种在路边的蔓荆子没人摘的,现在大家都抢着摘,摘到就是赚到。”说到村民的变化,冯君玲笑着介绍,一亩地可收获50至75公斤蔓荆子干果,按70多元一公斤的回收价格,亩产值可达3500元至5500元,做成枕头,产值更高。实实在在的收入变化,让村民劳作的动力更足了。
蔓荆子味道浓郁,晒干后,需要用十几味中药熬煮的汤剂浸泡、晒干、复泡,让果实的味道变淡的同时增强药效。因为人手紧张,收购蔓荆子、去皮、请中医师开“药方”、浸泡、晒干、制作等工序均由村“两委”干部承担。而开办工厂涉及用地问题,目前,社塘村暂时委托其他工厂制作枕头套,拿到半成品后再填充蔓荆子,做成成品后再对外销售。自去年9月做成成品对外销售以来,目前已经为村集体增加了约5万元收入。
冯君玲介绍,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利用村委会办公楼改造了产品展厅,展示蔓荆子产品;同时积极利用节假日活动推广,深入社区直销,线上线下齐发力。下一步,村“两委”干部还计划找到阳江的网红,通过直播带货,并与快递公司谈合作降低邮费,让藏在深山的蔓荆子枕头走进千家万户。
一颗小果子,一个精心制作的枕头,为社塘村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唐蔓是纯粹的村集体产业,每一步发展都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冯君玲说,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舍得在身体健康上投资,社塘村“两委”干部非常看好蔓荆子枕头未来的前景。
左图:村“两委”干部在采摘蔓荆子。 陈建华 摄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