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仁兴

怀化的底气与骨气

□ 黄仁兴

2025-07-15 来源:阳江日报

繁忙的怀化国际陆港。 潘 雨 摄

皇都侗文化村。 陈俊宇 摄

一个地方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凭的无非是它的独特气质。“七一”前夕的周末,参加全国报纸副刊人的怀化之行,站在怀化国际陆港的眺望台上,我似乎又找到一个新的案例:一节节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由远及近,“东盟专列”的标签在炽热的阳光下十分醒目,车箱不时散发出竹筷与木薯淀粉的气味。兼备现代气息和古朴烟火气的人文底色,注定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水骨:鹤州千年叩问

湘西南,武陵、雪峰两大山脉虎踞龙盘,五条溪流在此交汇,奔涌成千里沅江,浩荡北去。这便是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的湘黔渝鄂川五省交会地怀化。历史上,怀化别称“鹤城”,或称“鹤州”“五溪”。

怀化气候宜人,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茯苓、天麻产量全国居前,黄金、铜、磷矿储量丰富。从怀柔归化到亲如兄弟,全国56个民族中,有51个民族在此世代聚居,创造了多元多彩的文化。屈原、李白、杜甫、王昌龄、王阳明、林则徐、沈从文在这里挥毫为文,留下了传世真章。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在这里汲取力量,走向革命的征途……

汽车沿江岸溯流而上。峭壁如刀劈斧削,五强溪畔,三座撑锅崖沉默矗立。同车的怀化日报社小王讲述着夸父逐日的传说。凝视岩壁上岁月刻蚀的沟壑,听着水浪一遍遍拍打崖脚的回声,心臆未免激荡:这声响,不正是盘瓠子孙千年不息的龙舟鼓点?不正应和着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穿透时空的赤诚?

车子缓缓驶过辰龙关,林则徐“重重入翠微,六月已棉衣”的诗句有了千钧重量。青绿草丛中,清道光年间的石板驿道若隐若现,马蹄铁在坚硬石板上敲下的凹痕里,盛着昨夜的雨水,也盛满历史的风尘。当年林则徐巡视至此,指尖抚摸着关隘日渐褪色的基石,是否也联想起战国楚地弥漫的烽烟?石羊哨的皇仓遗址早已没入碧波,唯见渔民撒网荡起的涟漪,一圈一圈,无声地漾开明清屯兵守卫疆土的尘烟。

行至高庙遗址博物馆,“凤起高庙,文明根脉”八个大字赫然入目。灯光下,玻璃柜中静静躺着的碳化稻谷,黢黑如凝固的时间胶囊。解说员小李轻点触控屏,七千多年前的稻壳纹路瞬间被放大,纤毫毕现。那一刻,时间好像被压扁——当我们的先祖在沅水畔俯身埋下第一粒稻种,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顽强基因便已被激活。这是农耕文明刻入骨髓的胎记。

我们来到安江农校纪念园。这里还保存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年的试验田。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饱满的谷粒谦逊地俯向滋养它的泥土。我俯下身,双手捧起一把泥土,仿佛还能感受到袁隆平先生于此扎根三十七年的能量。他在这里凝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的身影,如同一位虔诚的信徒。在我的家乡广东阳江,袁隆平也有这样一片试验田。犹记得,2011年的稻花飘香时节,先生走进位于郊野的超级杂交稻良种试验场,察看禾苗长势,并给我们讲述他的稻种全球梦。暮色四合,无边的田畴稻浪翻涌。朦胧中,这位瘦削的老人仍在田野中跋涉,裤管沾满泥浆,而他的掌心,稳稳托着金黄的谷粒——这颗小小的种子,稳稳托起了亿万人民的饭碗!这“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伟业,正是时间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回馈!

山魂:五溪淬火重生

车走雪峰山,我特意把车窗拉开一道缝,丝丝缕缕的云雾飘进来,带着山风特有的清香。此刻,我手中正翻阅一位老兵的回忆传记:“被窝能拧出水,汗毛眼钻进小咬虫,隧道塌方的闷响像山神在耳边打嗝。”字里行间的代入感,瞬间穿透纸背。我们一行人走向一段掩映在荒草中的废弃坑道。岩壁渗出水珠连成细流,在剥落的防潮漆处沁出一片片墨绿的苔斑。手掌触摸那湿滑的苔藓,一股清爽的凉意直达心底——这曾是多少汉苗侗土瑶同胞背脊日夜抵靠的温度!正是他们不分昼夜,以血肉之躯与险峰恶水角力,硬是凿通了这条穿越雪峰的钢铁动脉,才赢得雪峰山战役的胜利,让侵略者见识了中华民族守护家园的韧劲与血性。

通道皇都侗寨的木楼,隐在青翠的竹林深处。莲塘边,侗族友人为我们演奏古朴的《礼仪曲》。一曲终了,领队的杨姑娘热情地递过一面侗鼓邀我入列。鼓的边缘,有一道清晰被缠紧的裂痕。“1964年抢修‘三线’铁路,父亲翻越雪峰山时,身边总带着它。”她指着那斑驳的绳结,眼中闪着坚毅的光。“山歌里唱‘石头当被雾当粮,夜里蜷在草棚窝,蓑衣下常有蚰蜒爬过’,父辈全靠这鼓点,提着一口气,撑下去。”她语气斩钉截铁,“这鼓,是嵌入我们骨子里的奋斗芯片。”

洪江古商城的正午,炽烈的阳光倾泻在窨子屋层层叠叠的青瓦上。脚步声在幽深曲折的巷道里碰撞回响。手抚“盛丰钱庄”那被无数手掌摩挲得光滑的门柱,桐油浸透的木质泛着古铜般的光泽,木纹的脉络间,似乎还残留着明清商贾的掌温。转角踏入“忠义镖局”的铺子,一群身着靛蓝粗布的演员正上演情景剧。包铜的梆子清脆地敲过三响,镖师猛然昂首,喉间迸发出一段沙哑而高亢的号子:“嘿哟——!镖传四海,信达三江,平安还需凭刀枪,我誓保你钱财无损咿咿喔——!”那豪迈的尾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惊起了远处檐角上栖息的白鸽,把一诺千金的誓言带向远方!

芷江受降坊的青铜浮雕,在斜阳的余晖中静穆肃立。穿过斑驳的树影,凝视那座以深色石材铸就的“血”字碑,碑体在流转的光影间更显沧桑厚重。恍惚间,眼前浮现出八十多年前的战场图景:士兵们蜷伏在泥泞冰冷的战壕里,满身污泥,呼出的白气与怀抱枪管发出的不屈气息在残阳中缠绕升腾。纪念馆展柜里,那只布满锈迹的铝制饭盒内壁上,黏着半粒早已发霉变色的糙米,在射灯下显得格外刺眼——正是这片沃土长出的微末颗粒,最终化作刺穿黑暗的锋芒,铸就民族尊严的丰碑!

榫卯:在裂痕处接合

龙津风雨桥,午后的河面波光粼粼,给这座山城添了些许诗意。侗家汉子欧叔倚着桥栏,向我们讲述桥的前世今生:“三百年古桥,全凭精妙的榫卯结构咬合支撑。前些年,山里发蛟(洪水),凶猛得很,冲垮了半座桥。”欧叔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桥墩基石上那几道撞击伤痕,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偏在原处,一根杉木一根杉木地丈量,一块桥板一块桥板地凿榫开卯,重新把它立起来!老祖宗传下的手艺和心气,经得起摔打,越摔打,筋骨反倒越硬朗!”

这股于伤痕深处生长的力量,在龚滩傩戏的面具上镌刻得更为深刻。傩戏艺人老杨神情庄重地从樟木箱中请出“开山莽将”。桃木雕刻的面具厚重古朴,最令人动容的是额角那道深深的崩裂,被细密的黄铜丝巧妙地交叉缝合。“那些年破‘四旧’,面具被劈了要当作柴火烧。”老杨的声音低沉,布满老茧的手指轻抚疤痕,“我爹舍不得祖传的饭碗,半夜偷偷把傩面分拆成碎片,然后藏进米缸底。”他翻转面具,“后来世道好了,一点一点照着老样子粘好。你看,这裂痕,如今倒也耐磨。”这修补过的傩面,反而成了对根脉固执守护的最好见证!

傩戏开场的鼓点擂响。戴着古老面具的舞者,在象征泥泞的深色地面上腾挪跳跃。当“先锋娘子”甩动缀满银铃的七彩裙裾急速旋转,苗、侗、土、瑶等各族同胞身着绚丽的盛装汇成一道斑斓夺目的河流。舞台后方几位不同民族的白发长者,正齐执刻刀,围着一根崭新的巨大桥柱,神情专注地雕琢盘瓠图腾——刀刃划过木纹发出的沙沙轻响,如同于键盘打字,在年轮上刻下血脉相连的篇章。

夜宿沅陵,芦笙曲与溪水声交织入梦。半梦半醒间,仿佛看见沈从文坐在窗边写着《湘行散记》。他笔下“美得让人心痛”的沅江,如今倒映着国际陆港起重机的灯光。先生搁笔轻叹:“翠翠若生在这个时代,该乘船还是搭高速网约车去常德呢?”未及回答,木窗被风推开,星河垂落群山,万顷梯田如明镜映着月光——七千年的农耕文明与钢铁的脉动,在五溪大地上找到了契合点。

通途:从“过道”到“王道”

再次经过怀化国际陆港,冷链仓库飘出榴莲的浓香。工人们操作叉车装卸泰国榴莲、山竹等水果,箱体上的RCEP标志鲜红夺目。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货运动脉在湘西群山中蜿蜒成光带。“去年东盟水果经怀化分拨,占了全国铁路进口量的12%。”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世君眼中闪着光,手指轻启电子地图,“怀化到曼谷的铁路,就是新时代的南丝绸之路!”

这光带也捕捉到了工业园区的忙碌。竹制品厂的女工低头打磨竹筷,竹屑沾在睫毛上,像凝了一层霜。“越南订单催得紧。”厂主老张望着堆叠的边角料,轻声道,“都说怀化是直通东南亚的‘贸易枢纽’,可我们做的,还是最辛苦的营生。”他身后的荣誉墙上挂满“外贸先进企业”奖牌,玻璃柜里的报表上,利润率却定格在3.2%。

转机在荷力士储能的车间初露身影。身穿工装的姑娘手持激光焊枪,电芯外壳迸溅出蓝色的火花。“宁德时代的原料,在怀化组装成储能柜。”工程师老吴展示着热管理系统说,“等本地产业链完善了,物流成本能砍下一半。”窗外,三一重工的风电塔筒整齐排列在站台,银白色的筒身映着青翠的山峦——现代工业的筋骨,正一点点嵌入五溪大地的肌理。

回程时汽车穿过雪峰山隧道,触碰手机屏幕:先是跳出通道转兵纪念广场的雕像照——那是1934年12月红军生死攸关的战略转折点,老百姓口中的福地;接着映入眼帘的是袁隆平的手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暮色里稻浪翻涌,金黄与晚霞融作一片。隐约间,陈纳德将军驾机引领新的“飞虎队”飞越驼峰,向芷江机场徐徐而来:“我们要为全球贸易稳定性和公平性,给中国队加油!”声浪交织中,怀化人背负着竹篓从历史长廊走来,篓里装着炭化的稻种、桐油的账本、傩戏的面具,如今又添上RCEP的证书与锂电池芯。他们的脚印在沅江边堆积成新的堤岸,无声地诉说着:骨气,是湿热霉斑里倔强生长的超级稻穗;底气,是将“过道”变为“王道”的抉择——如同夸父掷出的手杖,倒下之处,终成千里桃林。

离开怀化去高铁南站时,天色向晚。与怀化日报社的朋友们道别,回望鹤城,万家灯火在群山中闪烁,恍如盘瓠庙里那盏永不熄灭的神灯。这片被七千年稻香浸润的福地,终将在钢铁的轨道上,碾出属于自己的通途。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