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浪在生产车间检查设备。

陈信浪身残志坚创办针织厂实现自力更生

用3台旧机器起步创造美好生活
2025-07-07 来源:阳江日报

陈信浪在生产车间检查设备。 陈建华 摄

■ 阳江日报记者/任绍华

在阳春市河西街道崆峒村有一间针织厂,近百台全自动针织机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为阳春当地和珠三角地区的服装厂,源源不断生产高品质针织衣服。这间针织厂的创办者,就是家住崆峒村的陈信浪。

1983年出生的陈信浪,小时候因砂石飞溅到眼睛,导致左眼严重受伤失明,所幸右眼视力正常。然而,眼睛落下的残疾,让陈信浪的成长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他小学毕业就辍学了。16岁时,他便踏入社会,希望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但还是因眼睛残疾屡屡碰壁,无数次被拒之门外。

打工多年后,陈信浪用省吃俭用的积蓄,于2013年购买了3台二手针织机,从家庭作坊起步,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开启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他坚持以信立身,出厂的产品做工精细、品质过硬,很快赢得了越来越多顾客信赖。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陈信浪的厂房规模逐步扩大,如今全自动针织机已有近百台。“每天两班倒24小时不停歇,最高峰可年产近200万件针织衣服。”陈信浪告诉记者,他的工厂主要是为阳春当地和东莞、佛山的服装厂代工,最近几年每年订单都有50多万件。

陈信浪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时才下班,工厂里接收订单、收发货物、质量检测、设备维修等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服装代工利润很低,我们这行就是吃辛苦饭。”陈信浪说,去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服装厂也面临较大压力,结账期延长甚至拖欠货款的情况偶有发生,加上他厂里每月人工费、电费等巨额开销,这让他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今年以来,陈信浪先后到杭州、广州等地的服装厂、批发市场学习考察,并与当地的服装企业、经销商建立了联系,开始谋划如何转型升级。“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客户渠道,另一方面要逐步由纯代工转型升级为自产自销,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陈信浪说,转型升级需要更大的投入,但他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

创业成功后,陈信浪始终不忘初心,他深知残疾人在就业与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因此,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他的工厂14名固定工人中有3名残疾人。与此同时,他还心系弱势群体,定期向困难群众捐赠衣物,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