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三路一家便利店提供刷脸支付、免密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官文婷 摄
近日,与“免密支付”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不少消费者因开通“免密支付”功能,账户里的钱莫名“失踪”。现今,支付方式在便捷化的同时,也为支付账户带来安全隐患。记者走访了解到,除网上购物可设置“免密支付”外,我市许多线下超市、商铺也引入了刷脸、掌纹、碰一碰等“免密支付”方式。对此,市反诈骗中心提醒,消费者应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造成资金损失。
■ 阳江日报记者/官文婷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不用输入密码,可直接扣款。“免密支付”虽然减少了支付过程中的步骤,却给支付账户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山西消费者杨先生发现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在凌晨3时左右莫名出现7笔扣费,共计4526元。扣费账单信息显示,这7笔款项先充值进了他的苹果账户,随后在一款手机游戏中购买了游戏道具。
杨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称,多名消费者因“免密支付”账户资金被盗刷。他们的微信或支付宝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大小不等,许多受害者被盗刷的钱款被用于购买游戏道具或点券。
记者从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我市暂未接到因“免密支付”造成资金盗刷的案件,但此类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市民应提高警惕,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
为何“免密支付”会形成盗刷漏洞?民警介绍,市民若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后,容易被他人获取后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盗刷交易隐蔽性强,往往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等完成,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商铺,发现不少线下商家引入了刷脸、掌纹、碰一下等“免密支付”方式,便捷支付功能越来越丰富。
在市区东风三路一家便利店,门口附近的收银台上放置了两台便捷支付机器。消费者付款时,除了常规的扫码支付,还能选择刷脸支付、掌纹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该店销售员告诉记者,掌纹支付、刷脸支付等都是支付平台新推出的便捷支付功能,对于这些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她并不了解。大部分消费者仍旧使用常规的扫码支付,使用刷脸、掌纹支付的消费者较少。为了推广这些新的便捷支付方式,支付平台针对性推出满减优惠活动,目前在该便利店开通掌纹支付,消费满10元便能立减2元。
在市区东汇城二楼某超市,记者在收银台还看到了支付宝“碰一下”的支付方式。消费者解锁手机屏幕后,只要用手机轻碰一下商家的收款设备,不必打开App,也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能成功支付。“碰一下”支付并不是一种“新鲜”的支付方式,其原理基于手机“NFC”功能,在大城市应用较为普遍。
面对多样的便捷支付方式,消费者常常陷入矛盾。一方面,“免密支付”减少了支付步骤,甚至不需要携带手机也能完成支付,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但是另一方面,支付密码相当于资金账户的一把钥匙,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后,消费者的“钱袋子”犹如少了一道安全门。
“不想开通太多支付功能,担心会有安全风险。”消费者张先生表示,如今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甚至不带手机也能通过人脸识别支付。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平台需要采集人脸特征、掌纹特征等个人生物信息。不同于密码泄露可以修改,如果人脸、掌纹等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不堪设想。
“免密支付”功能的初衷是简化支付过程,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但如今却让消费者遇到了更多麻烦。在黑猫投诉平台,有超过6万条投诉涉及“免密支付”,包括用户在不知情下被开通、无法取消“免密支付”功能、平台乱扣费等问题。
据一名消费者讲述,他此前在某打车平台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近几个月都未在该平台上打车。奇怪的是,5月1日、2日,该打车平台“免密支付”自动扣费3次,共从他的账户转走160元。“既查询不到订单,也查询不到扣费原因,希望平台能够提升‘免密支付’安全度,避免出现这种乱扣费的问题。”
除了被平台莫名扣费,不少消费者还投诉平台总是诱导用户开通“免密支付”功能,甚至还有用户在不知情下开通“免密支付”功能。一名消费者反映,他每次在某音商城下单支付时都会跳出“免密支付”弹窗,需要手动关闭“免密支付”选项后,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支付方式。付款的时候如果没注意,很容易误触弹窗自动开通“免密支付”功能。
还有一名消费者表示,他最近突然看到银行卡扣费记录,才发现自己每月都支付一笔费用购买某保险,经过查询得知这笔费用是通过“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可自己从来没有购买过该款保险产品,也不知何时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有用户认为,平台对于“免密支付”功能解释不清晰,不少用户理解的“免密支付”是支付时不用输密码,但开通后才发现还会“自动扣费”。
记者尝试在某购物平台购买商品,点击“立即购买”后,平台会自动勾选“满40-2”的优惠支付选项。记者细看发现,该选项下面还有一行“使用免密支付满40-2”的小字。如果消费者在支付时没有细看,很容易就自动勾选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随后,记者换了多个网购平台进行体验,付款时都被引导开通“免密支付”功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免密支付”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消费者如何降低盗刷风险?市反诈骗中心提醒,一是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消费者可优先关闭“免密支付”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另外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二是强化账户安全保护。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谨慎使用公共移动热点,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妥善保管手机,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应立即通过支付平台提供的远程锁定或挂失功能,冻结账户以避免资金损失。三是养成定期对账习惯。消费者要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关注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定期检查订阅服务,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
一旦遭遇盗刷该怎么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表示,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同时留存证据,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何关闭“免密支付”功能?据了解,ISO系统的手机可打开手机设置页面,点击Apple账户中的订阅功能,选择“订阅中”App,并点击取消订阅;其他系统的手机可打开手机设置页面,点击账号进入“付款与账单”页面,选择自动续费,随即退订相关App业务。支付宝可点击“支付设置”,选择“自动续费/免密支付”,选择“免密支付”,选择相应App后点击“关闭服务”。微信则在“支付设置”中,点击“免密支付”,选择相应App后点击最下角“关闭扣费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