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清介绍水族造景。

缸中也有“乾坤”:

阳江水族造景师用鱼缸复刻“山河”
2025-05-05 来源:阳江日报



林锦清介绍水族造景。


 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玻璃缸为画布,用石头、沉木、水草作颜料,在小小的空间里复刻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们就是水族造景师,一个“小众”却充满魅力的职业。在阳江,水族造景师林锦清用十多年的时间,在水族世界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让“水中园林”走进大众视野。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周雅  ■图片/阳江日报记者 李凯
童年巷弄里的“水族启蒙”

市区甜酒巷,这条曾经是阳江水族馆最为集中的巷子,也是林锦清梦开始的地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甜酒巷两侧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鱼缸,五彩斑斓的金鱼在水中游弋,形态各异的水草随波摇曳,不同风格的水族箱展示着奇妙的水世界。这里不仅是阳江市民购买水族用品的聚集地,更成为了年幼的林锦清的“天然课堂”。

每天放学回家,林锦清都会在巷子里驻足许久。他观察着金鱼灵动的身姿,研究水草的生长形态,琢磨不同水族箱的布局设计。那些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鱼缸,如同一个个神秘的微观世界,深深吸引着他的目光,也在他心中播下了对水族世界热爱的种子。

尽管后来因搬家离开了甜酒巷,但童年时期与水族世界的这段不解之缘,却成了他人生中难以磨灭的印记。那一个个缤纷的“鱼缸”,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伴随着他成长,最终指引他走上了水族造景师这条独特的职业道路。

跨界艺术中的“生态探索”

林锦清开设的水景咖啡店。

水族造景是一个融合了艺术与科学的跨界领域,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园林景观造景,也与养鱼为主的普通水族箱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拟生态的景观设计,要求造景师模仿特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将大自然的奇特景观微缩在家居之中。

“水族造景就像是在玻璃缸里构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林锦清介绍道,“我们会用石头、沉木、水草、鱼和昆虫等元素,设计制作出一段河床、一段小溪流、雨林局部等微小环境,再结合喷淋系统、雾化加湿系统、灯光系统、通风循环系统等,让当地特色的动植物能在小型缸体中和谐共生。”

目前市面上的水族造景品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水草缸、原生缸、三湖缸、南美缸、海水缸等。其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当属原生缸。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到阳江大八镇、东平镇等地溯溪、玩水成为热门活动。原生缸正是模拟本地原生态自然场景,利用本地的石头、流水、水草等元素,打造出溪流、瀑布等景观,并且使用的基本都是本地的水草、鱼类、昆虫,相对更容易养护,因此深受普通市民喜爱。

然而,水族造景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它需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艺术创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水族造景中,每一个设计都必须基于对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一个好的水族造景作品,是艺术设计、生物学知识、工程建造等多学科融合的结晶。

为了打造出逼真的生态景观,林锦清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一株水草的弧度,他可能会反复调整数十次;一块石头的摆放,也会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直到找到最佳的角度。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要考虑构图、色彩搭配,还要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确保整个缸体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缸体里的“艺术绽放”

林锦清从小热爱美术,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素描和色彩,扎实的美术功底为他在水族造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艺术与生态的完美融合:潺潺溪流穿绕石间、草丛,叠石形成的瀑布气势磅礴,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游鱼点缀,整个景观动静结合,充满趣味性和生命力。近年来,林锦清活跃在各大生态景观艺术赛事中,屡获佳绩。

2015年,林锦清回到家乡阳江,开设了当地第一家水族造景工作室。在这里,他将设计、鱼苗养殖、工程建造等工作一肩挑,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水族造景这一领域,他还开设了“网红”水景咖啡店,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精美的水族景观缸,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欣赏水族造景的魅力。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也让水族造景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为了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提升自己的造景水平,从业十多年来,林锦清走遍了我国和东南亚的大型河流,如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等。他深入考察河床和沿岸的生态系统,仔细观察枯木、石头、苔藓、藤蔓、昆虫、蛙类等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和谐达成平衡状态。在他看来,造景师不能凭空创造,只有让自己时刻与大自然保持紧密联结,才能获取第一手的创作灵感,打开工作思路。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水族造景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希望在家中或办公场所摆放一个精美的水族景观缸,为生活增添一份自然的气息。林锦清表示,他将继续深耕水族造景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打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的水族造景人才,让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在阳江乃至全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更多人领略到水族造景的独特魅力。

在林锦清的手中,小小的玻璃缸不再只是养鱼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承载着自然之美与艺术创意的“生态画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小小的空间里创造出了无限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水族造景这一职业的独特价值和广阔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