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挥洒青春汗水;圆梦家乡,不负宽广天地。
紧随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阳江“80后”林进杰告别繁城、反哺家乡。十多年来,他立志振兴农业,在希望的田野里,上下求索,寻找产业振兴的“空白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农产品,进而将之推向世界舞台。
2010年,林进杰一家三代人在佛山安稳定居时,他敏锐觉察到南药市场前景广阔,于是谋划回老家种植牛大力。待时机成熟,他不顾家人反对辞职返乡创业。从“野生占主流”到“万亩人工园”,他和团队推动一个农产品“变身”一条产业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成功培育出高附加值种苗,辐射带动阳江牛大力种植面积增至5万多亩,助力上千农户增收致富,积极促进行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许倩 ■ 图片/阳江日报记者 李向东
“新农人”林进杰。
林进杰,1980年出生于江城区,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佛山记者站。2015年,他和团队返乡创办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粤森公司”),任执行总经理。十多年来,他深耕牛大力种苗培育、种植技术、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领域,推动阳东牛大力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等6个“国字号”品牌。其个人曾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现任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牛大力分会会长、广东阳东南药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
记者:为何从珠三角转战乡村,从媒体人变“新农人”?
林进杰:2004年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后,我选择跨界做媒体,广泛涉猎采编、广告和管理等领域。在加入佛山市阳江商会后,我尝试经商,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吃穿用度需求凸显出保健品市场和“银发经济”的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然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我每次回乡看到大批土地丢荒,都觉得很可惜,这种“乡愁”激励着我——应该做点事。
广东南药牛大力历来是野生较多、人工种植少,行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存在品种参差不齐、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等行业痛点。从创业角度来看,有问题才有机会。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种植正当时。我们看到前景,就进入了赛道,2010年开始做品种培育,希望培育出高产、质优、有效成分更高、抗病性更强的品种。
2014年,阳东区实施乡贤反哺工程,提供各方面政策支持,于是我们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阳东区北惯镇平地村落户,旨在打造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牛大力全产业链。
记者:如何推动牛大力从野生南药到“国家地理标志”?
林进杰:为获得优质种苗,我们跑遍广东、广西、海南,搜集了几十种野生牛大力进行分析;为快速获得性状稳定一致的优质品种,我们聘请院校农业专家作研究,积累大量一线数据。经过多轮测试,我们找到最优“母本”,并采用组培技术,大规模复制优质种苗。这也成为我们在行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2015年,我跟合伙人到山上挖野生牛大力做科研,挖到一株重达50多公斤的牛大力。两个人很兴奋地挖了两天三夜,好不容易将牛大力全部抬出来,遇到一个老爷爷,他不以为意地说:“以前生产队时期,牛大力漫山遍野,一两百斤的很常见,最高有三四百斤的。”这又印证了,阳江确实是很适合牛大力生长和育种的好地方。
后来,我们看到山上有寺庙供奉冼夫人。老爷爷介绍,相传公元551年冼夫人率兵平叛,到阳东一带激战数日、胜负未分,有士兵找野菜充饥发现不知名植物,吃完第二天元气满满精神抖擞。冼夫人了解后说:此物食之无毒,又令人力大如牛,当曰牛大力。后冼夫人将牛大力作为必备军粮物资,这也成为其百战百胜的法宝之一。自此,阳东牛大力传遍了广东、广西、海南地区,被历代名医世家所推崇,民间普遍食用。
一直以来,我们努力讲好阳东牛大力故事,在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记者:阳东牛大力曾被带上太空育种,此举对产业影响和意义几何?
林进杰:种业是农业的“芯片”。2015年起,“粤森一号”牛大力种苗热销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湖南,最远销往云南。经过多年科技变革,“粤森一号”已实现四轮升级,实现产量更高、生长速度更快、药效成分更多。
2016年9月15日,阳东牛大力优质种源被国家航天育种中心选中,登上“天宫二号”,通过外太空环境的影响,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有效成分更高的牛大力新品种。
航空育种突破了常规育种模式,标志着阳东牛大力产业的第一次飞跃。这是阳江1988年建市以来首次航天育种,也是中国牛大力首次航天育种,实现了“两个第一”,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对牛大力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国家级航天技术应用,也为阳东牛大力育种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得阳东牛大力常规种苗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市面上其他同类品种。
记者:阳东牛大力产业现代化、品牌化还历经了哪些重要时刻?
林进杰:2017年,粤森公司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专注牛大力种苗培育和产品研发,并推动成立阳江市牛大力协会。2019年,凭借过硬技术,我们的品种产量比全国其他品种高30%,我个人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这是迄今业内最高级别的技术奖。
2019年,农业部搜集样本对比发现,阳东牛大力的氨基酸、类黄酮、黄酮、生物碱等药效含量最高,比其他品种高出百倍,阳东牛大力因此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迎来第二次飞跃,开启品牌化之路。后来,在我们公司的助力下,“中国牛大力之乡”“中国牛大力名县”“中国土特产”“中国科技小院”等“国字号”称号接连落户阳东,同时包揽了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等30多个“省字号”招牌,这在牛大力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崇中医中药,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因补虚润肺治疗咳嗽功效显著,牛大力被更多人认识。2024年4月和5月,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和广东阳东南药科技小院在粤森公司相继挂牌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5个机构成立博士专家团队,专攻牛大力品种优育选育、牛大力系列产品研发、有效成分深入研究等三大方向,开发更多牛大力产品。
2023年,阳东牛大力产品研发和电商销售进入全新赛道,行业发展迈入第三次飞跃。同年11月17日,粤森公司牵头举办中国阳江第二届牛大力文化节,还与广东省质量协会、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阳东牛大力》团体标准合作协议,同时成立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牛大力分会,我担任分会会长。牛大力分会汇聚了全省牛大力种苗培育、种植、收购、电商、品牌等领域带头人。
记者:阳江牛大力产业的最大优势和发展亮点是什么?
林进杰:广东牛大力主要集中在粤西东北一带种植,阳江种植规模在地级市中排名前列。2015年,全市牛大力种植规模不超过5000亩。我们通过积极育种和打造品牌,从2016年航天育种开始,大家看到了牛大力的发展前景,全市进入全面开花的规模化种植阶段。2019年取得两大“国字号”招牌后,全市牛大力种植进入蓬勃发展期。据市牛大力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阳江牛大力种植规模超过5万多亩。作为牛大力发源地核心产区,阳江(阳东)牛大力拥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且在科技创新、航天育种、专家集聚方面领先全国,从种苗到加工品都抢占了大量市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阳江牛大力种植主战场在阳东,面积超过3万亩,占阳江60%以上,其余分布在江城、阳西、阳春。近年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牛大力产品,包括冻干片、花茶、面条、沐足包、面膜、酒、酵素、破壁粉等。目前,牛大力破壁粉是业内最精尖的加工品,经加工成破壁粉后每公斤能卖到上万元,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对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巨大成效。
为扩大阳东牛大力种苗影响力,我们不仅为省内外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还邀请国家级大厨研发牛大力菜式,推动种植和生产标准化,重点宣传推广牛大力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同时与电商达人合作直播,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您在带动当地就业有何成效,对返乡青年创业有何建议?
林进杰:在“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农旅体验+互联网”模式引领下,我和团队科学利用当地闲置山坡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牛大力产业,近十年来,辐射带动全市牛大力种植规模增长约十倍,累计带动农户3650户,带动农户平均年增收6787元。2019年至2023年期间,我连续5年对接阳东区东平镇莲北、瓦北等7个村,共帮扶220户家庭困难农户,发挥了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效应,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牛大力行业存在着人才匮乏的瓶颈,大部分企业只聚焦种植和销售,立体化经营的不多,缺乏专业人士运营管理,加工链条有待延伸,难以做到“种得好、卖得好,吃得好、用得好”。
2019年,我牵头成立阳东区创业青年促进会,2023年成立阳东区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成员主要是毕业大学生、本地和返乡创业青年,经常邀请老师授课,培育更多行业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把健康带到千家万户,推动阳东牛大力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创业是没有尽头的。我建议广大有志青年,一是要全程投入、坚持到底、不断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力,不要盲目蛮干,多与外界机构或平台交流合作;三是尽量往轻资产方面做,发挥个人专长。
近年来,阳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部门服务改善明显,这对真正做实事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契机。未来,我希望能助力阳江培育更多农业一线优质人才,为行业所用,为下一代年轻人树立榜样,让阳东牛大力像新会陈皮一样美名远扬,做成百年企业,推动中国牛大力变成世界牛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