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亮在查看三叉苦苗生长情况。 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王静
“每块土地的药材产量是有限的,但经过加工的南药,产品升值空间是巨大的。以三叉苦为例,作为药材原料售价不算高,但加工成煲汤料、凉茶、糕点等,产品价值可以翻倍。”在阳西县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市政协常委、市宝芝堂南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亮向记者介绍了南药基地产出的药材。他表示,南药产业要想走得长远,就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从“链”上发力提升产品含金量,“抱团冲锋”形成南药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记者在阳西县织乑镇新农庄南药种植基地看到,坡地上的三叉苦、广藿香、两面针等南药长势喜人。作为林下经济的延伸,一些鸡、鸭、鸽子分散在基地各处觅食嬉戏,路边可见白色圆润的鹅蛋。沿着基地的小路向前,一座座育苗棚整齐排列,百草园内合欢皮、九里香、鸡血腾等正茁壮生长,每种药材都挂着“身份证”,详细介绍药材的功效作用。
2011年,从事药材收购生意的陈世亮受到国外种植基地的启发,返乡成立了阳西县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坡土地种植南药。“合作社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发展订单式农业,定向定价为其提供南药种植原材料。如今,南药种植基地规模约1000亩,基地里种植的三叉苦、两面针都是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收获期均为5年,亩产可达3至5吨干片,每亩利润不低于3万元。广藿香、姜黄属于当年种当年收、收益稳定的短期作物,很多散户更愿意种植。”陈世亮表示,基地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为周边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散户100多人参与种植南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企业研发的南药三叉苦糕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助于向“药食同源”方向发展。
担任政协委员以来,陈世亮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针对南药产业发展踊跃建言献策,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委员职责。今年,他带来的提案《“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推动南药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提出,做大做强南药产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希望政府在人才、土地、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南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推广应用新品种、增加科研扶持力度、打造南药产业示范园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荒地利用率,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当前,企业正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共建广藿香GAP认证基地,并加快建设药材加工厂、中药材规模化研学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打卡点,与中医专家及当地名医合作建设康养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助力地方税收。”陈世亮表示,南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希望以沈海高速蒲牌出口为起点,沿县道752线的星光、蒲牌、塘村、仓新等8个村“抱团式”发展超万亩南药产业带,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让“阳西南药”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