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记者/张影)1月21日,记者获悉,文化学者、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伟宗于当日凌晨逝世,享年89岁。
黄伟宗,1935年11月出生。自1959年开始,他历任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兼《作品》杂志编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等。曾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
在60余年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生涯中,黄伟宗出版《黄伟宗文存》《黄伟宗珠江文化散文报告集成》等个人专著25部,总主编《中国珠江文化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珠江文化丛书》等多种书系。其中,《中国珠江文化史》填补了中国珠江流域文化史空白,被誉为“珠江文化学术体系的构建者”。
黄伟宗与阳江有着很深的渊源,曾多次来到阳江考察、指导工作,给我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支持。2003年9月下旬,时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开发研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的黄伟宗率专家组到阳江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他认为,“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有力地证明一点,那就是“海上敦煌在阳江”。
考察组还探究了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他们认为,从各种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在海上丝绸之路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阳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至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彼时,黄伟宗还就如何开发利用好“南海I号”这一宝贵资源提出意见和建议。他认为,阳江应当把握时机,将“南海一号”开发建设工作做快、做大、做威、做长。全力争取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项目,以提升阳江知名度,促进阳江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作出贡献。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黄伟宗曾参与“南海I号”的建馆选址工作,并编著《海上敦煌在阳江》书籍,黄伟宗认为“南海I号”留在当地保护和展览,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文物的原始信息,体现先民向海而生的海丝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一观点当年得到全国各级各界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广泛认同,为推动“南海I号”落户海陵岛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在黄伟宗先生的建议下,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我馆联合举办了‘南海I号’闪耀‘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有效推动了丝路共建文博同行互学互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丝馆还将推出“海上敦煌在阳江”专题展览,以事业的更大发展,告慰黄伟宗先生在天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