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广东历来有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壮举。省委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作出“1310”具体部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强调要以“头号工程”之力度,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阳江地处珠江西岸都市圈,是通往粤西和北部湾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步履坚实,但我们清醒看到,在全市796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无论审视自身经济堆头、产业结构,还是对标兄弟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阳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高位布局、科学统筹、精心部署,举全市之力全域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形成了“拼经济、促发展”的良好态势。
阳江将“百千万工程”纳入市委“433”工作安排,建立健全指挥体系、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明确“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制定10方面主要任务、57项重点工作。一张“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的“施工图”、一幅“上下联动”“重点突出”“多方合力”的“实景画”跃然纸上。
阳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村,“百千万工程”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要抓住县域这个关键点,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夯实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四大抓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打造绿美生态县域、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同时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城乡融合是根本出路,要加快打造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要以全市首批1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牵引破局,努力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任务,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村庄绿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全市531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好城乡间的“硬联通”和“软联通”问题,不断提升“五个一体化”水平。各地尤其要重视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百千万工程”是“头号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举,各地各部门不能简单理解为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给什么政策做成什么效果,要立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改革创新、主动作为。要充分宣传发动,广泛聚合各方资源,积极创新活动载体,让政府、市场、社会和群众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 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目前,广东“百千万工程”头号工程之势愈加迅猛,特别是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后,全省各地正加力提效,推动工作不断走深走实。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拿出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作风,锚定目标、精准用力,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勇毅奋进,为阳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澎湃活力、激发巨大潜力,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点击下图查阅【百千万 新跃升】特刊
■ 指导单位/阳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 总策划/黄仁兴 杨国华 ■ 总执行/许晓峰 苏小琳
■ 采访统筹/ 任绍华 费先霞 ■ 编务统筹/ 刘立新 张文兵
■ 图片统筹/李向东 ■ 版式统筹/谢国瑞 李少平 沙佩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