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意味着学生们距离中高考竞争又近了一步。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科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考试难度加大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做不完作业、没有足够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地学习这些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欲速则不达,学习之道贵在有张有弛,考验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养等综合素质。教育界人士指出,学习是一场持久战,讲究耐力而不是爆发力。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步步为营、稳速前进,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初中生学习节奏堪比高三,教育界人士提醒初中学习应张弛有度——

别把起跑变冲刺
2023-11-29 来源:阳江日报

初中学生的学习节奏普遍加快。      大海  摄

上了初中,意味着学生们距离中高考竞争又近了一步。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科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考试难度加大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做不完作业、没有足够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地学习这些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欲速则不达,学习之道贵在有张有弛,考验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养等综合素质。教育界人士指出,学习是一场持久战,讲究耐力而不是爆发力。长期处于高压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步步为营、稳速前进,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现象

初中学习节奏加快

“写不完作业”现象普遍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开始了住校生活,这样一来,周末两天的休息时间尤为宝贵。但是,初中阶段的快节奏学习生活,使得许多学生周末的休息时间被缩减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娱乐时间,反而还要熬夜写作业。这是为何?几位家长向记者述说了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许女士的女儿敏敏(化名)今年正在读初二。自从敏敏上了初中以后,许女士明显感受到女儿的学习压力增大。“敏敏目前是走读状态,早上6点起床,晚上延迟到近10点才下晚修,有些时候回到家里,她还要继续学习到12点,基本的睡眠时间都难以保障。”许女士说,课间十分钟、吃饭排队、周末放假都要争分夺秒地学习、写作业,这已然是敏敏的常态。以前,许女士会趁着周末带敏敏到户外放松一下心情,而现在,敏敏会拒绝周末出门娱乐,选择宅在家里写作业。

敏敏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很大的原因来自她初中成绩退步了。“读小学时是学霸,初中差点成了学渣。孩子很难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曾有一段时间,她总处于‘拼命写作业’的状态。”许女士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也是原因之一。今年国庆期间,她们一家外出旅游,敏敏却要趁着搭高铁和飞机、酒店休息的时间写作业,一分钟也不让自己闲下来。对此,许女士只能表示“没办法”,她向记者展示了敏敏国庆假期的作业清单:八个科目共有20张试卷、将近80页练习。在假期期间,各科老师还会不定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并上传系统“打卡”。

与敏敏的经历相似,家长吴女士的孩子飘飘(化名)的周末时间几乎被写作业占据了。飘飘今年刚上初一,平时住校,周末回家。吴女士回忆,读小学的时候,飘飘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约好朋友出门玩,每次都是开开心心地去玩耍,但上了初中之后,飘飘和朋友出门的频率大大减少了,总以“很多作业”“作业还没做完”等理由回绝。“飘飘告诉我,每次考试过后,老师都会把排名贴在黑板上。她不愿意‘吊车尾’,觉得很丢人,所以要加倍努力学习。”吴女士无奈地说。

家长冯先生的孩子上了初三后,周末的时间大大缩减了。“基本周末的时间,孩子都要用来写作业。”冯先生表示,现在孩子周末只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运动、学画画、户外活动的时间都要“挤”出来。

“作业都写不完,孩子怎么样才能放松呢?”对于孩子课业繁重的现象,多位家长都表示,希望老师在教授知识之外,还能教给学生正确的放松方式,并让他们有多一些放松的时间。

原因

教育焦虑仍然存在 学生主动或被动“内卷”

学生主动“内卷”,如今这种情况却不罕见。小夕(化名)今年刚上初一,由于近期身体不适,她的妈妈提出了帮她请假在家休息的想法。对于这一选择,小夕却略显为难,心中顾虑颇多。“尽管刚上初一,但我已经感受到了中高考的压力。我害怕脱离优秀生的队伍,更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让父母失望。”小夕坦言,虽然在家里也能上网课,但不如在学校听课效率高,担心落下课程;其次,班级上的同学学习很“卷”,她担心被其他同学超越,影响自己的学习节奏。

孩子自己给自己压力,同样引起了家长的深思。许女士便在敏敏的经历中得出结论,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学生经不起考验和打击,陷入“付出没有回报”的自我内耗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许女士认为,一方面,是老师平时会暗示学生成绩、排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会经常在家长群攀比孩子的成绩,无形中赶鸭子上架,给学生带来“只许进不许退”的压力。

拥有23年班主任经验的阳江二中老师罗少霞则认为,“鸡娃”和“内卷”,这都是基础教育之痛,从问题根源剖析,其原因之一是学生评价指标单一,“唯成绩论”仍是教育痛点,学习成绩不但是评价学生的优秀与否,而且也是评价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倒逼老师被“卷”入教育焦虑,不得不紧盯着学生的成绩;二是高中学位有限,竞争压力大,让孩子们有竞争意识地“卷”了起来;三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互相攀比之间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四是未来就业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或企业注重学历和学习成绩,由此自上而下产生影响,让学生和家长产生“抢跑”心理。

建议

养精蓄锐适当放松 学习兴趣>死记硬背

“其实,不论多么懂事、热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内心都渴望着玩耍、自由和放松。如果少布置一些作业,他们会很开心。”罗少霞表示,正确的学习节奏应该是张弛有度、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初中三年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首先要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而不是死记硬背,这要求老师在教学和作业设置上,做到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再者,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丰富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都是解决方法。

初中阶段同样是学生叛逆高发期,若学生抗压能力较差,可能扛不住考试成绩下跌、学习上受挫等打击。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罗少霞建议,学生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内卷”中突围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放松方式,让学生明白放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养精蓄锐,精神饱满地再启程,如运动、倾诉、劳动、唱歌、画画都是很好的减压方法。社会方面,不要把学习成绩好或考上名校定义为成功的唯一标准,多给予学生关爱和关怀,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勇于表达爱。

此外,市教育局德育专干周雪燕提醒,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带来的教育效果是一时的,如果因此占用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势必会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就像弹簧,绷得太紧反而会失去弹性。长期高压的学习在初中可能会尝到甜头,但上了高中,学生会明显力不从心,切莫因提高一两分成绩,而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周雪燕提醒,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学生学习新学科、激发学习动力的“秘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