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无需花“冤枉”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灵丹妙药”

爆红的“防猝死套餐”靠谱吗?

预防猝死无需花“冤枉”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灵丹妙药”

2023-11-13 来源:阳江日报

药店的保健品区。   黄方盈 摄

民生关注

“这个套餐太强了,吃了完全不累”“熬最晚的夜,服用最全的保健品”……近段时间,“防猝死套餐”突然在网上走红,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不少网友声称自己服用后,变得更有精神,早起锻炼、熬夜工作都不怕了。据了解,“防猝死套餐”其实是一份保健品“组合”,由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D、维E、B族维生素等组成,再进行“打包”服用。这份“套餐”是否真的能够预防猝死,还是为了兜售保健品开出的“智商税”?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 阳江日报记者/黄方盈

“防猝死套餐”

网店月销量过千

猝死是指平日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病导致的死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某网络社交平台,关于防猝死保健品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阅读量达1.7亿人次,有博主介绍,“防猝死套餐”是从韩国开始流行的,服用后能够缓解身体疲惫、保护心脏,适合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防猝死套餐,可以看到名目繁多的保健品按照品牌、产地等不同排列,套餐的售价从100元到上千元不等,商家将鱼油、辅酶Q10、叶黄素、维生素等多个种类的保健品打包售卖,宣称该套餐中的商品适合加班熬夜、心脏过劳、用眼过度、腰腿疼痛人群服用,并打出了“保命续命、刻不容缓”等标签,部分商品的月销量过千。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药店,向销售人员提出需要购买防猝死保健品的需求,部分销售人员为记者介绍辅酶Q10、综合维生素、黄芪精华口服液等,并建议记者搭配使用中成药保健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当记者提出,能否多种保健品一起服用,以便增加保健效果时,销售人员表示服用多种保健品不能保证药效,建议记者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服用即可。

保健品“打包”服用就有效?

为什么“防猝死套餐”能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呢?从事电商工作的市民小赖说:“经常熬夜直播后还要早起工作,一晚才睡6个小时,保证不了睡眠质量,身体疲倦,于是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她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宣传保健品广告后,下单购买了不少保健品,如鱼油、钙片、维生素C、补铁口服液等。

在采访中,有的市民跃跃欲试,认为防猝死保健品是破解不良生活方式的养生之道;有的市民心存疑虑,认为一次性服用多种保健品身体难以吸收,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市民周先生就在朋友圈发文称:“是药三分毒,靠保健品就能预防猝死,估计又是新的智商税。”

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冯自由认为,猝死多次发生在中青年的白领身上,当下不少上班族为了工作要熬夜加班、久坐伏案、放纵宵夜等,明知这些行为不利于健康,但又有“身不由己”的无奈。另外还有部分年轻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健康,但没有不适症状就不去体检,也不去关注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面对无形的压力,大家重新将健康视为无价之宝,因此防猝死保健品才受到追捧。

冯自由提醒,“防猝死套餐”的走红,体现出目前部分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品鱼龙混杂,一旦出现没有良知的厂家把咖啡因、激素等成分添加进防猝死保健品中,后果不堪设想。消费者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遵循科学、保持理性。

最重要的是日常调理和预防

其实,防猝死不需要花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才是防止猝死的“灵丹妙药”。冯自由表示,保健品的作用只是保健辅助,并不具备治疗的临床作用。另外,不能简单地认为“吃得全就是吃得好”,服用过量的保健品,还会损伤心脏、肝脏、肾脏等。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一些营养素的补充可以通过食用日常食物来完成,做到营养均衡就足够了,切莫盲目大剂量补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摄入。

正确的防猝死方法主要在于平时的生活中,包括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因素;摄入均衡的营养元素,包括五谷杂粮、新鲜水果和蔬菜、优质蛋白质等;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等,帮助保持心血管健康;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心脏负担。

总之,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是真正的防猝死“神器”。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