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寄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城舞狮历史悠久,寄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城雄狮跃舞添喜庆 振奋精神送祝福
2023-01-25 来源:阳江日报

 

江城飞轮舞狮队在表演。 陈建华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曾宇萍

锣鼓声喧,舞狮纳福。在江城,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日子,常能看到舞狮表演。江城舞狮,又叫江城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自兴起便长盛不衰,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深受群众喜爱。

据史载,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废高州都督府,分高州的阳江、西平、杜陵、齐安为恩州。民国《阳江志》记载阳江处于恩州时期的风俗:“正月一日闻鸡而起……舞狮必演技艺。金鼓喧闹观者如堵……乡民并大多数尚武以强身健体。”

江城舞狮集舞蹈、武术、鼓点音乐为一体,通过仿生狮子头形象并与鼓声节奏进行舞蹈,是多人合作的艺术表演,少则六七人,多则二三十人。表演时,敲锣打鼓,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开桩”。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除了注重基本功训练外,江城舞狮很讲究舞狮人与敲鼓师傅的鼓点配合。鼓法伴奏多样灵活,鼓点有三星鼓、五星鼓和七星鼓。舞狮表演以三星鼓点起势,鼓点时有变化,舞狮人根据鼓声节奏,通过在地面或桩阵做出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艺术性较高,可观性强。

高桩采青,是舞狮表演的高潮环节。通过寻青、喜青、惊青、探青以及一跃而起“食青”等动作,寓意生财。起先鼓点缓慢,舞狮动作也慢,表现为顾盼惊疑;后鼓点密集高昂,舞狮跳起爬杆,表现为发现好吃的而兴奋的状态;待狮子爬至杆头采到“青”,鼓点慢下来,狮子嘴巴一张一合,吐出菜叶,最后吐出一幅“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条幅。

除了注重基本功训练外,江城舞狮很讲究舞狮人与敲鼓师傅的鼓点配合。鼓法伴奏多样灵活,鼓点有三星鼓、五星鼓和七星鼓。舞狮表演以三星鼓点起势,鼓点时有变化,舞狮人根据鼓声节奏,通过在地面或桩阵做出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艺术性高,观赏性强。

高桩采青,是舞狮表演的高潮环节。通过寻青、喜青、惊青、探青以及一跃而起“食青”等动作,寓意生财。起先鼓点缓慢,舞狮动作也慢,表现为顾盼惊疑;后鼓点密集高昂,舞狮跳起爬杆,表现为发现好吃的东西而兴奋的状态;待狮子爬至杆头采到“青”,鼓点慢下来,狮子嘴巴一张一合,吐出菜叶,最后吐出一幅“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条幅。

作为一项传统民间庆典表演,江城舞狮古时多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小型团体活动,群众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学武艺,节庆时舞狮。如今,江城上规模的舞狮队有阳江市亚洲飞轮醒狮艺术团、阳江市健将舞狮队、阳江市少林寺学校舞狮队等,均集中于中心城区。

“小时候,听到舞狮锣鼓声响,就觉得热血沸腾,看到别人舞狮舞得活灵活现的,自己也想学。”亚洲飞轮醒狮艺术团团长苏关田来自湛江遂溪,家里祖祖辈辈都习武、舞狮。6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艺。舞狮须以武术为基础,基本功扎实,方能生动表现出狮子的各种形态。为此,15岁那年,苏关田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文武学校习武。学成后,他先回遂溪后到阳江教授武术,2005年在阳江成立了醒狮艺术团。

苏关田带领醒狮艺术团在江城舞狮基础上融进遂溪等地的优点,在舞法上不断融合创新,自创“梅花高桩穿火圈”“八鼓齐鸣”等表演,充分体现“新、高、难、险”的特色。醒狮艺术团凭借着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江城乃至全市喜欢武术的青少年前来学习,目前拥有60余名队员。“江城舞狮很受群众欢迎,经常有小孩子看了表演后很感兴趣,过来学习。”苏关田介绍道。

醒狮艺术团的训练从基本功抓起,如最基本的扎马步、踢腿,还要学习各种拳术,狮头与狮尾成员也需通过训练磨合,培养默契度。成员们大多利用周末等放假时间训练。今年22岁的成员苏威鸿,5岁开始习武,学习舞狮。回想起刚学习舞狮时,苏威鸿坦言曾经想过放弃,训练的过程很累,特别是一些有难度的动作,经常会摔跤,但是休息一下,舞狮的魅力又让他忍不住接着训练。

“通过自己的动作,把狮子的各种形态展现出来,就好像自己真的融入到了狮子里面。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喜欢舞狮,把这项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苏威鸿说。

春节期间,活跃在市区各地的舞狮表演,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浓厚年味。求吉纳福、招财进宝、家庭兴旺,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寄寓到了舞狮这一庆典仪式当中,而江城舞狮也在千年发展的过程中,凝聚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睦了邻里乡亲的感情,营造了一方和谐平安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