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十连涨

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十连涨

工资单见证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2-10-10 来源:阳江日报

这些年,你的工资涨了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阳江调查队提供的数据,2014年,阳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11元。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提升到29168元 ,年均增长8.7%。

一份好的工作是幸福生活的最好保障,收入的上涨则带动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买车、买房成为安居乐业的象征。分享着经济硕果,人们依然步履不停,或创业或打工,用辛勤的付出实现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手起家还清父债买了房买了车

2012年,对江城区居民梁晓静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她离开了工作14年的幼师行业,选择和家人一同经营丈夫家里创办的五金小刀厂。

说是继承父业,其实是白手起家。五金小刀厂维持着家庭作坊的模式,主要劳动力是梁晓静和她的丈夫、小叔,还有一笔父辈留下的债务。梁晓静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又要到厂里操作电脑、管理档案,甚至还要与请来的帮工一起加班加点赶件。最落魄时,家里还要拿值钱东西去抵押,发工人工资和还债。

艰苦打拼3年多,厂里的债务终于在2015年还清了,梁晓静夫妇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好在政府出台了小微企业帮扶和减税的政策。” 梁晓静说,靠着家人的努力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支持,五金小刀厂逐渐发展,如今已经有了40多名工人。

2019年,攒了积蓄的梁晓静夫妇买了一辆小车,又在市区买了一套大户型的商品房。“还想换更大的房子。”梁晓静说,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如果能把工厂和房子的贷款还完,就更让人满意了。用朋友的话来说“梁晓静熬出头了”。

自强不息当上第一代“职业经理人”

黄好建是阳江一家五金厂的副总经理。很多年过去了,黄好建仍然记得:1989年,母亲用家里全部的积蓄——700元,送他去一家电子培训学校学技术。

那是黄好建离开家乡阳春市八甲镇,进入社会前的唯一准备。学成毕业,黄好建和6名同学跟着师傅到深圳找工作。他们一群人挤在一家小旅馆里,由师傅每天领着去各家工厂面试。最终,7个人只有两个人进入工厂,当上了厂里的技术修理工。

那时,初出茅庐的黄好建准备面试工厂的管理岗位,苦于没有学历,又没有工作经验,他连当保安也没人要。好强的黄好建离开深圳,到海口投奔哥哥,一边当木工学徒,一边上函授大专。靠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黄好建回到深圳,一步一步成为工厂的管理人员。

2012年,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黄好建毅然辞掉深圳的工作,卖掉深圳的房子,回到阳春市购置了房产。房子装修期间,阳江一家五金企业便抛来橄榄枝,邀请黄好建加入企业管理层。十年来,黄好建在阳江和深圳反复变换工作跑道,最终还是留在了阳江,留在家乡发展。

“时代提供了平台,比拼的是个人努力。”黄好建认为,是过去十年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了他不断成长的舞台,而他则是提前做好了抓住机会的准备,成为中国最早一代“职业经理人”。

“打工一族”工资上涨提高生活品质

从一无所有的电子学徒,到执掌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从负债累累靠抵押还款,到买房买车站稳脚跟。经济腾飞的十年间,给许许多多的“黄好建”“梁晓静”提供了逆袭的机遇。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黄好建和梁晓静的逆袭或许并非普遍,但工作越来越好,工资越来越高,是他们在这十年的共同经历。

2009年,15岁的段冷随父母从安徽宿州南下定居阳春市。毕业后,段冷留在了阳春,和父亲一起经营一家废品回收站,一家人努力打拼,最终在阳江扎根。2018年,在父母建议下,段冷购买了阳春城区一栋民房,真正成为一名“新阳江人”。

申通快递三环营业部快递员欧可杰在2007年回到阳江工作。从事快递工作17年的欧可杰,用一辆摩托车撑起了整个家庭。靠着营业部名列前茅的配送和收件量,欧可杰平均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

工人的待遇也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梁晓静清楚记得,2012年刚接触五金行业时,工人曾自嘲时薪只有两块五,如今行业普遍的短工时薪涨到了18元,10年涨了近7倍。收入的上涨,支撑了绝大多数“打工族”的安居乐业梦。

■ 数据

阳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6311元提升到2021年29168元 ,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1240元提升到2021年35069元,年均增长7.4%(注:2014年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新的统计口径,此前年份数据不可比)。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从2012年的725.3亿元,增至2021年的1737.18亿元。

2013年至2022年8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33.7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1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