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合影
法国蒙达尔纪男子公学旧址(现为蒙达尔纪市政厅)
他留法留苏,在莫斯科加入克格勃
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特科
他深入虎穴,营救陈赓脱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关于我市籍杰出的中共隐蔽战线勇士郑家康烈士事迹也有过报道,但都较为简略,或许由于时间久远,郑家康从事的又是隐蔽战线工作,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现我就所掌握的材料作一些补充。
★ 莫斯科中山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由前苏联出资创办的中国学校,该校曾培养出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和蒋经国等一些两大政党的重要人物。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俄国顾问鲍罗庭于1925年10月7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
★ 克格勃
克格勃,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КГБ,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
克格勃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及斯大林时期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下属的国家安全总局,前苏联早期的情报机构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1991年苏联解体后,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其第一总局另外成立俄罗斯对外情报局。
★ 中共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在20至30年代期间所建立的一个情报和政治保卫机关,主要活动地域在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中央特科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其中包括情报收集、对中共高层人物实施政治保卫、防止中共高层人物被国民政府和公共租界当局逮捕或者暗杀,并且开展针对国民政府的渗透活动。中央特科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镇压惩办叛徒、内奸、特务。中央特科存在时间自1927年至1935年。
◎ 1920—1925年:赴法,勤工俭学
郑家康是阳西县程村镇石牌村人,1898年出生,1920年,与其弟郑家珠及郑道麟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郑家康、郑家珠兄弟被分在法国卢瓦尔省蒙达尔纪公学学习(据1921年2月21日巴黎华法教育学会呈送法国外交部文件显示,当时按到华法教育学会报到先后编的号码,郑家康是1231号)。蒙达尔纪在巴黎以南约一百公里,是著名的水城,小桥流水,风光秀丽,是早期留学生勤工俭学非常集中的地方,近几年成为中国游客“朝圣游”的首选之地。
郑家康在这里学习如鱼得水,像海绵一样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当时在留学生中各种学说争鸣,社会思潮涌动,吸引着热血青年参加,郑家康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积极参与政治社团活动。以四川留学生曾琦、李璜为首,倡导国家主义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企图拉拢郑家康参加,商议组建“中国青年党”,但郑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感兴趣,认识到共产主义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也是在此时,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旅欧区的领导者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一批革命先驱,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再加入中国共产党。郑家康在法期间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发动进步学生入团。1923年他还介绍广东籍学生朱琪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朱加入后,成为周恩来手下《赤光》杂志的干将。
1924年7月13日至15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改选新执委。郑家康参加旅欧团的宣传工作,与李富春、蔡畅、萧朴生、熊企光、雷定琨、田愈甫、吴季幡等8人组成一个编译委员会,李富春是委员会主任,具体担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编译工作。
年轻时的安娥
◎ 1925—1928年:赴苏学习,加入克格勃
1925年10月,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这所大学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国际和苏联为纪念孙中山和为中国培养从事国民革命的人才专门设立的,招收国共两党的学员。中国共产党留法的党员分期分批选调到该校学习。郑家康大约1925年秋天经过德国柏林转赴莫斯科。邓小平、王稼祥、张闻天、蒋经国等两党知名人士曾就读该校。该校学制两年,1927年秋,第一批学员毕业。毕业后除一批学员回国工作,一部分留在苏联工作。
受党的安排,郑家康毕业后进入了苏联的克格勃(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主要负责华人方面的情报侦查工作。也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从国内到中山大学学习的安娥(安娥是化名,原名张式沅,又名张英。她1926年8月毕业于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1927年1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她也是《渔光曲》的词作者,她第一任丈夫是邓鹤皋,第二任丈夫是郑家康,郑牺牲后嫁给田汉。),并与之结婚。安娥时不时会向他反映中山大学学生的一些情况。后来经郑家康介绍下,安娥也进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7年10月,向忠发率领中国工农代表团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会后向忠发调查了解留苏中国学生政治及学习状况。座谈会上,向忠发了解到留学生中存在严重的派别问题。郑家康向他反映留学生中有一个“江浙同乡会”的秘密组织,向忠发非常敏感,指示郑一要保密,二要搜集证据。后来虽然证实这只是一个同乡同学间因伙食差异联结的松散的互助组织,但从这一件事也侧面证明郑家康从事秘密侦查工作的敏锐性。郑家康在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期间得到的历练,为他回国从事隐蔽战线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 1928—1931年:上海,加入中央特科
1928年,郑家康和安娥回到上海,由于两人有在苏联从事特工的工作经验,随即参加由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迁到上海,国民党特务四出搜捕共产党人,同时一些党内叛徒也出卖革命和党的机密,在这种情形下,周恩来深感如不建立情报和保卫工作,党随时会被敌人袭击,因而便建立中央特科。周恩来要求中央特科的同志尽量寻找到公开的职业,以掩护自己。同时所有参加工作的同志都是单线联系,各自活动内容保密。另外还男女同志搭配,掩人耳目。郑家康与安娥住在一起,同一大院还另外住了一对中央特科的刘鼎夫妇。在从事中央特科工作期间,郑家康凭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事过多种工作,广泛与各个阶层打交道,完成党交给的多项任务。
1931年10月10日,刘鼎去上海外滩公园送信被特务抓捕了,特别押他回家搜查,他差不多到大院就喊:“快来看,特务随便抓人啦!”与他同一院住的郑家康听到动静紧急转移,过后,郑以为特务离开了,回家取东西,没想到特务还在那里蹲点,遂被捕。
◎ 1931—1934年:
被捕,虎口救陈赓
郑家康被捕后被押解南京,后又转办于江西星子县国民党复兴社(蓝衣社)集中营。这个集中营是特务头子康泽一手经营。郑与康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康不认同马列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1928年毕业回国后不久建议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采用苏联保卫局制度,保护政权。1931年经蒋批准成立南昌行营别动总队,康泽任少将总队长。康知道郑有技术专长,让他任军事训练班炮兵教练,企图让他软化。他也因此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另外党组织知道此事,让他将计就计,借此为党服务。这也引出他虎口救陈赓的故事。
1933年3月24日,回上海养病的陈赓被叛变的顾顺章派出的特务抓捕。先后被押往南京、南昌。在南昌蒋介石劝降不成,又不敢冒然杀害他,因为他曾在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后来陈赓又被押回南京,经过宋庆龄等人的多次活动,陈赓囚押的环境有所改善,房子虽然被四五个卫兵看管,但他可以到街上有限度地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党指示郑家康前往营救他。当郑家康一天突然出现在陈赓屋里时,陈赓一时惊喜万分,这个绰号叫“广东麻子”的人,他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时认得。郑家康向陈赓转达了党组织的营救计划。当天夜里,他们根据约定的暗号,郑家康和外围接应的同志将陈赓安全营救出来。
郑家康营救陈赓的事不久被特务知道了,郑被重新抓捕,在别动队受尽严刑拷打,最后壮烈牺牲。郑家康牺牲后,被潜伏在康泽别动队的情报股长、地下党员谢宣渠侦知是特务万人杰告密所致,1936年以汉奸罪将万人杰处决。郑家康的牺牲,引起陈赓无限的哀思。20年后,陈赓大将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期间与一位老教授聊起这段经历,曾非常沉痛地说:“我的生命是用同志的生命换来的!”陈赓的女儿陈知进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里说:“父亲一生艰辛,多少次死里逃生,有多少人救过他的生命。他给我讲过,在南昌起义后负伤时,把他背出战场的卢冬生,在汕头救他脱险的护士小姐,精心治疗他的伤腿的傅连暲医生,上海的牛惠霖、牛惠生医生,从监狱里帮他逃出来的广东麻子……他在解放后曾千方百计地去打听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寻找他们的下落。”
◎ 补记:关于合照
郑家康生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但有一张合照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张照片是1924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左一为聂荣臻,后排右三为邓小平,三排左一为朱琪。目前这帧共31人的照片已辩认出20人,其中被郑家康介绍入团的朱琪也经其儿子辨认出来。
郑家康也是这一次代表会上被推选任编译委员会委员,笔者推测,他理应参加合照留影,希望通过报纸刊登,能让其后人辨认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