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吴晓霞
我市异地就医新政策将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新政实施后,参保人须先备案,否则报销比例下降。为此,记者就参保人异地就医如何备案、需要什么资料以及报销比例等问题,采访了市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
异地就医前先进行备案
据了解,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参保人来说十分方便,目前我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院达2万多家,覆盖全国各个城市,我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主要集中在广州、珠海、中山等省内珠三角地市。
“参保人在异地就医前一定要记得办理备案手续。”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虽然参保人无论是否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均可在市外已开展异地就医结算业务的医院进行直接结算,无需再回参保地申请报销,但如果没有按规定办理备案,报销的比例会下降。据介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先由本地具有转诊资质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转院证明材料,然后到参保地的社保窗口填写异地就医备案。
需注意的是,参保人就医的医疗机构未开展异地就医结算业务的,需参保人先垫资,再凭资料回到阳江社保服务窗口申请零星报销。
不同人员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期不一
据介绍,符合异地就医条件的五类人员备案有效期有所不同,且备案时除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含电子医保凭证)外,另需提供的资料也略有不同。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有效,提供安置地身份证或户口簿或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未能提供上述资料的可提供个人承诺书。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根据居住证或暂住证等证明材料的有效期确定备案有效期,提供常住地居住证或暂住证或其他辅助证明材料(如房产证、购房合同、本人担任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常住地居委会证明等),未能提供上述资料的可提供个人承诺书。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根据派出单位开具的常驻异地工作证明中的派驻时间确定有效期,提供派出单位开具的常驻异地工作证明或工作合同,未能提供上述资料的可提供个人承诺书;属于学生的,根据学生证等有关材料确定有效期,应提供学生证等能证明其学生身份的材料。
异地转诊人员:备案一次有效期为90天,确诊为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或偏瘫导致长期住院的,备案一次长期有效。提供具有转诊资质的本地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已办理长期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在居住地外就医的,需提供居住地或参保地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外来务工人员需回户籍地医疗机构就医的,无需经本地医疗机构开具转诊转院证明,仅需提供参保人本人或家庭成员的户籍证明和疾病证明资料即可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急诊人员:当次入院有效,提供门诊、急诊诊断证明资料。
长期异地就医人员报销比例不打折
“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参保人办理了备案后,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可按照本地正常的报销比例来进行报销,不打折。”该负责人介绍,对于报销比例,不同类型的异地就医人员报销比例不尽相同。长期异地就医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的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执行。
异地转诊人员中,职工医保起付线统一为1000元,城乡居民医保起付线统一为900元。报销比例与就医的医疗机构等级有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10%执行,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5%执行。
急诊人员的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按照异地转诊人员标准执行,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10%执行,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5%执行。
此外,未按规定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其在异地就医时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住院起付线按照异地转诊人员标准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15%执行,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按照本市同级别医疗机构标准下降5%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