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江医院全景。
今年7月31日,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下称“省二医”)正式签约,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在阳东区人民医院保留原名前提下,加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江医院”新品牌,携手开启县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阳东医疗机构龙头,阳东区人民医院名义转换的背后,蕴含着一系列深层次、扣全局的医疗系统性变革。依托智慧医联体建设、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短期动态帮扶、应急体系建设等合作“重头戏”,阳东区人民医院将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三级综合医院,逐步实现40多万常住居民“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
■ 阳江日报记者/许 倩
省二医派驻专家在阳东区人民医院查房,关心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梁园 摄
阳东使出医改“关键一招”,让父老乡亲们实现在家门口坐享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作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管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二医拥有众多重磅“标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互联网医院和全场景智慧医院,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承建单位。
“今年初,我们就开始策划推动阳东区人民医院与省二医合作共建阳东医联体。在广东省‘强基层’医改部署背景下,双方可谓供给和需求两端契合度最高的组合。”阳东区副区长李南轼直言,由于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乡镇居民普遍存在“有病上广州看”的习惯性思维。此次合作,是阳东区委、区政府与省二医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更将促进当地群众看病就医“少花钱、少跑腿”,持续增强阳东居民对家门口医院的信任感与获得感。
“从提升医院经营能力角度来看,阳东医联体将发挥大作用。”阳东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阮媛表示,一方面,在阳西、阳春等县级市,当地居民一般选择就近就医,但阳东区人民医院地处阳江主城区,面临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资源近距离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自2020年起,阳东区医共体总医院在阳东区人民医院揭牌,实现“区、镇、村”三级一体化管理,今年与省二医合作,将助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落实,以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再提质、再升级。
近年来,省二医率先构建“融合型紧密医联体”新范式,牵头成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医疗集团”,秉持“一院一策”精准赋能原则,以体系化突破革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目前,该院拥有29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覆盖广东省15个地级市、24县(区),并延伸至贵州省黔南州,开创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阳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明显,居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瞿红鹰表示,通过共建医联体,省二医将依托自身智慧医疗技术、应急体系建设经验和专科优势,助力阳东完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
“高效率的专业化诊疗最大的优势是,将为病患争取更多黄金救治时间。”李南轼表示,医联体成立后,将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精准、高效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省级医疗水平的急危重症救治。同时,通过“5G+智慧医疗”实现阳东区医疗资源高效调度,更好地满足当地及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为阳东工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医疗保障,打造粤西地区“平急结合”的医联体示范样板。
7月31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江医院在阳东区人民医院揭牌。 成伯伟 摄
“目前,我们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方面。”阳东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利小春告诉记者,阳东区人民医院为二甲医院,部分学科在技术水平和诊疗规范上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缺乏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等学科领军人和高层次人才。在专科建设上,阳东区人民医院的整体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突破。同时,亟待打通与省级医院高效对接和信息共享的信息化渠道。
利小春介绍,阳东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他直言:“与三级医院标准相比,我们在心血管介入、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创伤骨科等领域的专家和高端专科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复杂疾病的本地化诊疗能力。”
早在数年前,阳东区人民医院已与省二医展开专家交流合作,特邀省级心脑血管专家不定期在阳东为群众看门诊、做手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建设医联体是大势所趋,也是破解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财、物”等多重困难的一记“组合拳”。
结合医院所缺和群众所需,“技术共享、人才共育、管理共通”,成为省二医帮扶阳东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重要内核。
作为县域医疗卫生龙头单位,阳东区人民医院设备齐全,拥有1.5T超导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四维彩超等先进设备,现有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和放射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作为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该院已建立起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和基层覆盖网络,在慢性病防控、基层能力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从省二医的优势来看,该院现有86个业务科室、55个专业,其中医学影像科、妇科、骨科3个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新生儿专业(NICU)、急诊医学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康复医学科、精神科、腔镜外科、产科、传染病科等学科获批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取长补短,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经与省二医商议,阳东区人民医院计划优先打造心脑血管介入、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创伤骨科、普外科等特色专科,针对阳东居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重点提升介入治疗能力,建立区域胸痛中心、卒中救治中心和糖尿病管理中心,同时重点发展心脑血管、糖尿病、康复医学等学科。
根据阳东区医共体需求,省二医将协调派出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到阳东区人民医院,开展医联体联合门诊、手术、查房、带教等短期动态帮扶。同时视实际情况,对阳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北惯镇卫生院)、阳东区公共卫生医院等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短期动态帮扶,促进阳东区医共体全面发展。
人才链在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阳东医共体、阳东医联体的落地实践,推动医疗人才链“传帮带”的层级从乡镇“内培”延伸至跨级“外引”。这一次顺势而为的“摸高”与“试新”,将为建强县域医疗系统创新链、产业链埋下时代伏笔。
阮媛介绍,自2020年阳东区医共体启航以来,阳东医共体总医院(阳东区人民医院)便持续推进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促进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医共体分院(11个乡镇卫生院),有效提升了各分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了乡镇卫生院技术提升,促进了医共体内部上下联通,推动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落实。2024年,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结果,阳东区医共体被认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今年9月起,省二医首批派驻脑病中心(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创伤骨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等特色专科领域的5名专家已到位,他们每周在阳东驻点3至5天。接下来,省二医专家将定期到阳东区坐诊,开设“名医工作室”,居民无需长途奔波,在本地即可享受省级诊疗服务。
依托省二医—阳东区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机制,急危重症患者可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快速转入省二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高效衔接。对于复杂手术,省二医将派驻专家团队指导开展,并定期开展多学科会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和全场景智慧医院,省二医为阳东带来的不只是惠民专家、行业良师,更是以智慧管理赋能的医疗圈人才孵化和成长沃土。
通过智慧医联体平台,阳东居民在基层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可直接被省二医认可,减少重复检查费用,节省就医时间。另外,还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便捷地获取省级专家的会诊意见。省二院将通过云查房与手术直播,每周对阳东区开展2次远程查房,每月进行1次复杂手术直播教学,基层医生可在线提问互动。
经双方商定,阳东智慧医联体建设有三项重点:一是搭建“省-区-镇”三级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影像、检验结果互认。二是引入“数智超声大模型”,提升基层超声诊断精准度。三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系统,推动个性化健康管理。省二医将提供远程会诊系统和AI辅助诊断工具,培训基层医生掌握智能设备操作,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联动。
“智慧医联体建设,不仅能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的专业化接诊能力,且将为基层从业者提供更多进修渠道和成长空间。”瞿红鹰补充说,为创新推进阳东医疗人才梯队建设,省二医将把阳东区人民医院作为医务人员“定点帮扶下乡点”,打造紧密医联体内“人才良性循环机制”,助力阳东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和储备,在5年内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高、中、初级职称结构合理、配置完善的人才队伍。另外,省二医将与阳东区联合开展招聘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共享人才培养资源。
李南轼补充说,阳东区政府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资金保障力度,重点支持医疗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先进医疗设备的配置,同时完善人才支持政策,为全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便利。
除了专业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智慧管理体系建设之外,阳东医联体“诞生”的由来,还有一个与阳东经济社会安稳运行紧密相连的要素——应急体系建设。
未来五年,省二医将与阳东合力打造特色专科和健康服务品牌,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常态化的专家坐诊巡诊机制、一体化的质控管理体系,推进服务能级和管理水平双提升,切实提升阳东区人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最终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同时,推进阳东医疗应急体系建设,逐步规划建设运营广东省应急医院阳江医院。
阳东地处粤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最前沿、“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是联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黄金交汇点,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延伸的重要承接地。当前,该区正加速构建以清洁能源产业为牵引的“1+3+3”阳东现代产业体系。
李南轼介绍:“近年来,阳东的核电、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加上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基础厚实,借力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资源,搭建具有阳东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特别是核应急、风电、海上救援等,将为护航当地工业乃至整个粤西片区高质量发展加上一道‘安全锁’。”
“阳东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风险日益凸显。”利小春表示,加快推进阳东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区域协同处置能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省二医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实战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为阳东区人民医院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筹建应急医院,也是阳东的“天然”使命。得益于交通便利、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优势,阳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便于实现应急救援物资快速调配,并开展跨区域救援协作。同时,阳东五金制造、风电装备等产业需配套工业事故专项应急能力,具备发展应急体系的良好基础。
时不我待,双向奔赴,共建应急体系。一方面,省二医将通过云课堂平台,为阳东区人民医院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涵盖慢性病管理、急诊急救等模块,基层医生可通过移动端参与直播互动;另一方面,阳东区人民医院每年将选派30名基层医生骨干到省二医轮训进修,重点学习介入治疗、急诊急救等技术,择时组建应急相关专科。
据悉,省二医将在阳东每月开展1次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疑难病例研讨会,提升基层医生实战能力;协助组建阳东区应急医疗队,共享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开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场景的联合演练,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阳东区卫健局正在全力推进东平镇卫生院改造迁建项目,一体化打造阳东区公共卫生医院、应急医院,目前已选定新院址,计划年底招标。”阮媛透露。
新征程,新作为。随着省二医—阳东区紧密型医联体的合作清单逐项照进现实,一个更加专业、智能、全面,让阳东群众信赖的健康港湾即将崛起……
首批省二医派驻阳东专家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