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双方为菠萝蜜讨价还价。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吴梦媚 实习生 李健铭 ■ 摄影/阳江日报记者 李凯
“凌晨3点起来煮槐花水,再炒好粉皮,6点左右就可以开摊。”8月3日是阳东区塘坪镇的圩日,已经卖了30多年槐花糕的黄燕老人,早早来到摊点支起桌椅,摆好货物,等待顾客上门。
彼时晨露熹微,摊点不远处河水潺潺。一名90多岁的老奶奶走近问价,黄燕回答:“3元一碗。”怕老奶奶听不清,黄燕还伸出3根手指比划着。圩场沿着塘坪镇农贸市场周边延伸,在大家约定俗成交易的日子里,总有些人来得比摊主还早,他们饿着肚子出门,就为了吃上一口特色的老三样——凉粉、槐花糕和猪肠碌。
咬上一口槐花糕,口感细腻、软糯而又不失弹性。绵密的风味在舌尖上缓缓化开,唇齿留下一丝淡淡的槐花清香。“天气热,没胃口,这个吞下去,清热祛湿,喉咙舒服些。”老奶奶用手摸着喉咙说道。黄燕熟练地将整盘槐花糕切成小块,装袋称重,淋上秘制的糖浆。她说,这么多年,她逢圩日便在圩场摆摊,其余时间就在附近村里叫卖。除了老顾客,还有很多从附近乡镇慕名前来品尝的食客。
“身上没零钱,我先去别的地方买点菜,把钱找开了再给你。”移动支付的年代,许多趁圩的村民还是习惯用纸币交易。“不着急,你先吃着!”黄燕告诉记者,大家都是老街坊,除了买东西,很多人趁圩是为了见见老朋友。一边吃一边叙旧,朋友间的感情,就维系在一碗碗槐花糕间。在这闲聊中,塘坪圩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
槐花糕淋上秘制的糖浆。
“10蚊(元)!我买两个!”一村民拎起原价15元一个的菠萝蜜,边拍打着表皮边讲价。耳边,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伴随着鸡鸭狗叫,夹杂着刀砍锤敲声,协奏出市场“交响乐”。眼前,黄中带绿的菠萝蜜、鲜亮的火龙果、形似荔枝的释迦果、金黄的黄金果,如一片五彩斑斓的水果海洋。每一种水果都以其独特的色泽和口感,讲述着塘坪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
阳东区塘坪供销社退休人员梁荣标介绍,塘坪圩以前叫“蛤塘圩”,解放后才改名。塘坪镇是著名的水果大镇,盛产荔枝、柑桔、龙眼、香蕉、黄皮等水果,该镇北甘村还是著名荔枝品种“双肩玉荷包”的发源地。“自家种的,你尝尝,比普通香蕉甜得多。”不等拒绝,摆摊的良伯眼疾手快掰下一根皇帝蕉塞给记者。皇帝蕉外形娇俏,长度仅约10厘米,皮薄易剥,果肉就像玉米糖一样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沿着熙熙攘攘的巷道深入,便来到了农户们自产自销的市集区域。几块普通的木板,一张蛇皮袋,甚至一个菜篓子就是一个摊位。农户们在自家后院栽种的蔬菜,鲜嫩欲滴,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阳江人总是无法拒绝“自家种的”这个卖点。“白菜4元一斤,空心菜2元一斤……”将近70岁的许超珍夫妻俩在摊位前吆喝着。由于上周下了几场暴雨,蔬菜长势不算好,面对客人砍价,许超珍大手一挥表示成交,利落地绑好一捆蔬菜递过去。许超珍的儿女都已工作,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出摊卖菜,纯粹是她闲不住,不忍心看着自家后院的菜地变荒。
“走,去那买‘新鲜’(活鱼)咯!”今年快80岁高龄的罗叔带着他6岁的孙女来到一处卖河鱼的摊档前。水里的河鱼活蹦乱跳,大部分是罗非鱼,都是摊主李叔凌晨3时出门捕的。李叔说,他只有塘坪圩日才过来卖,赚个200多元,虽然钱不多,但在以前能维持生计。“现在就赚点‘尚味’(调味料)钱,凑个热闹!”70多岁的李叔身子骨硬朗,笑声爽朗。
除了赚多赚少无所谓的本村人,圩市还有靠卖货养家糊口的走圩人,60多岁的梁叔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塘坪,他还会去大八和塘围。每逢圩日,梁叔便抬着两小桶瓜咸去圩市叫卖,这圩一走就走了40多年。梁叔把自家种的几亩白瓜制作而成的瓜咸整齐地摆在桶面上,有晾晒一天的,也有晾晒三四天的,口感也分脆爽和甜糯,全凭顾客喜好选择。
村民将自种的蔬菜拿到圩市售卖。
卖龙眼了,来尝一尝!
走圩是一件辛苦事,一去就是一整天,夏天受热冬天挨冷。“最快乐的是晚上回到家后数钱。”瓜咸不贵,所以梁叔收到的基本都是小面额纸币。他会将钱一张一张地摊平、分好:5元的一沓,1元的一沓,5毛的一沓……曾经20多岁的梁叔靠着这些收入养活自己带大儿女。40多年过去了,梁叔依然靠着到处走圩来贴补家用。如今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圩市不似以往般繁华,梁叔一边抱怨“钱越来越难赚”,一边又感叹“只要圩市还在,就还有谋生的场所”。
听着梁叔经历的罗叔也感慨着,从前他带着女儿去趁圩,女儿在圩市里好奇地撒欢,能吃个“(糕点)”便是她的最高要求了。如今年轻人趁圩不再流连忘返,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圩市不仅是买卖东西的场所,还是他们怀旧的寄托。因此,他领着孙女来,是希望她也能感受到老一辈人的回忆和快乐。
临近中午,一些摊主开始打包收拾,记者放眼望去,圩场仍人头攒动。黄燕身后的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她手上包猪肠碌的动作。路边摆放的一个个菠萝蜜在日光下留下一地的影。在圩市里,物件是静止的,鲜活的是往来的你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砍价和一句让人着迷的挽留,是食客在桌上唠嗑八卦的人声鼎沸,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旧日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