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海陵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旅游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提升游客体验,擦亮海陵岛旅游金字招牌。海陵试验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工单数量因此大幅下降,据统计,2024年“五一”期间同比下降55%,国庆期间同比下降46%,游客对海陵岛旅游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2025年“五一”期间,海陵试验区短斤缺两、强买强卖、欺客宰客、餐饮店退费投诉更是大幅下降,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全岛旅游业态发展实现新跃升。
旅游环境整治成效背后,是观念的转变:其一是监管重心从末端处置转向源头治理,以信用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去塑造良性市场生态。其二是管理思维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通过标准化建设降低消费摩擦系数。其三是治理主体从单一政府监管转向多元协同共治,行业、经营主体与监管机构形成治理合力;便民热线优化服务效能,快速精准处理诉求,更成为改善旅游环境的有力支撑。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仍需通过大数据监测、信用评价体系等长效机制加以巩固。
5月7日,本报记者陈子玲为千里之外的4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时也为自己跨越三年的“生命采访”画上完美句号。陈子玲3年前在自己生日那天加入中华骨髓库,巧合的是,在今年生日前一天配型成功。她是全国第20019例、广东第2313例、阳江第49例“入编”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每一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的爱心接力,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传递“生命火种”的队伍中来。
这一次以亲历者视角报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历程,让人看得无比感动,彰显了人性中超越血缘的共情力,陈子玲在记录中表现出来“以生命守护生命”的朴素逻辑,恰恰是对生命神圣性的最佳注解——当善意超越利己本能,生命便能以最纯粹的方式相互成全。在感动之余,我们切莫忘了,每一份“小概率”的奇迹,是中华骨髓库360万志愿者的基数支撑,也是“娟姐”们15年如一日的守护,更离不开医疗、运输系统的无缝协作。个体的善念需依托制度性支持方能落地,个体的微光需要社会认知的进步才能让大爱星火燎原。
近日,本报收到阳西县程村镇新光村特困供养人员黄伯手写的一封“求助信”,称其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费用,希望寻求社会救助。本报记者积极核实情况并联系相关部门探讨救助方案。得知黄伯等着救助款做手术后,程村镇公共服务办、程村镇社工站积极行动起来,最终通过程村镇的“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募集资金,为黄伯申请了一笔5000元的救助金,帮老人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这则新闻温暖人心,彰显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强大力量与人间温情。在黄伯孤立无援时,本报记者积极“跑腿”,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救助行动拉开了序幕;相关部门和社工站闻讯即刻行动,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救助合力,让特困老人重获健康。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群体时,每个人都可以伸出援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更应积极作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5月1日起,阳江保险行业试行车险“互碰快赔”服务模式,该服务主要针对符合标准的交通事故,通过线上处理、快速定责、即时赔付等方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让车险理赔更加快速、高效、便捷。
据介绍,符合车险“互碰快赔”标准的交通事故,事故当事人拍摄固化现场证据后,可以第一时间挪车通路,报案后自行驶离。与传统理赔模式相比,“互碰快赔”模式的特点包括无需等待交警判责,不必担心修车费用无人处理,不必纸质单证即可畅行等。
车险“互碰快赔”服务模式,无疑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创新举措,值得肯定和推广。对车主而言,该模式能让车主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从交通管理角度看,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对保险行业来说,该模式简化了理赔流程,提高了处理效率。不过,在推广过程中,需加强对适用范围的宣传,让更多车主了解并正确使用该服务。同时,要确保理赔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
广东供销天业(阳江)冷链物流园一期项目目前整体工程进展完成98%,已进入设备调试和检测、装修收尾阶段,预计5月底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将为3万吨冰鲜食品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该项目位于市区西平北路跨线桥北端A-01地块,总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栋3层的混凝土速冻冷库、1栋1层的钢结构自动化冷库及设备用房,当前引入了冷凝蒸发撬块、高压储液器、蒸发式冷凝器等设施设备,并采用200毫米至400毫米厚的聚氨酯保温层,能实现高效保温、节能增效。
这是阳江冷链物流产业的重大里程碑。该项目不仅在工程进度上展现出高效推进的态势,更在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上彰显了现代化、智能化的特点。作为省供销社冷链骨干网的关键节点,该项目通过“订单农业 + 全程冷链”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标准化运行体系,为农民增收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阳江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信该项目将成为阳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近日,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将面向该区市民群众以及广大创新主体提供集成化、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为区域内创新主体搭建了一座便捷、专业的服务桥梁。市场主体将更便捷地获取知识产权相关信息、资源和服务,力争创造出更具价值和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成果。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也将为全市市场主体在知识产权培育、运用、保护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
从长远看,知识产权服务从“确权保护”向“价值运营”的转型已是必然趋势。该平台以一站式服务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其价值不仅在于降低企业信息获取门槛,更在于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的逻辑。专利导航研究将分散的专利数据提炼为产业发展的“指南针”,既为企业规避技术重复研发风险,又提升其竞争力,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这种以数据支撑决策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知识产权管理重申请轻运营的局限,使专利真正成为企业布局技术赛道的战略资源。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积极攻关核心技术,打通产学研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2024年进入运行阶段后成效显著,探索出“活用财政资金—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反哺科研投入”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我市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实验室成果不断落地:“三好钢”销售反馈良好;高端粉末钢板降本提质,新增销售额超300万元;相关专利和技术成果应用于20余家本地企业,带动经济效益增长6000万元;产业园规划4条示范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的成果令人振奋,其探索出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科研机构主动嵌入产业链、以商业规则重构创新流程时,实验室便能从“技术孤岛”升级为“产业引擎”,实现科研价值与产业效益的双向奔赴。这一模式对传统制造业城市转型升级具有普适意义——唯有让市场成为科研的起点与终点,才能让创新真正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 文/项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