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阳江日报》报道,近段时间“中医药公益集市”在我市火爆出圈,赢得了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名中医化身“摊主”坐诊,推广中医药文化知识……火热现象的背后,是群众对中医药文化和健康养生理念认同感、认知度的提升,展示了传承数千年的国粹所焕发出的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医药学应用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运气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自成了一套辩证的中医思维。从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医书《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魏晋王叔和的《脉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再到金代刘完素的“河间六书”、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等,已形成了一套中医药物和理论体系。正如古人所云,学医“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本质和历史脉络,撑起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医药文化需要在守正中传承,更需要在传承中创新。讲究经验疗法的中医药学,重点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发挥作用,应如何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互通,是当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大课题。一方面,药材好,药才好。一方水土一株苗,用好阳春春砂仁、阳东牛大力等道地中药材,从种植、收割、储运到制剂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管理,保障百姓口中的中药材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用“望闻问切”诠释妙手回春,以阴阳五行探知五脏六腑,这样的高深学问显得遥不可及,融通生活的脉动才会让人触手可及。泡茶听曲、针灸拔罐、中医推拿、练习八段锦等等,让中医养生融入潮流健康生活。
弘扬中医药文化之“魂”当塑造传承创新之“形”。拓展宣传的形式,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和健康文化宣教基地、知识角,打造中医馆食养厨房,开拓讲解中医药知识的电视节目,利用丰富的载体让正确的中医养生观渗透到百姓的伦常日用、健康实践中。延伸产业的形态,打造中药饰品、中药盆栽、中药锤、草药布偶、花卉药材香囊、中药冰箱贴等新产品,开发“中药茶饮”“草本咖啡”等新业态,在时尚潮流的现代生活中提升中医药的“能见度”和“吸引指数”。加载治病的形体,利用大数据、AI等现代数字技术,通过经络测试诊断、智能辅助诊疗等,不断为中医药学提供更广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搭建人才的矩形,从小培养“中医粉”,在学校第三课堂中增加中医药文化科普和药材种植沉浸式体验,开展青少年中医学启蒙教育;打造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开展多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高校中医药课程设置,培养可供社会直接使用、医疗机构求贤若渴的专业人才。
春暖杏林花吐锦,泉流橘井水生香。让中医药文化与时代同频、与生活共振,在守正创新中鲜活地陈述过去、记载现在、闪烁未来,不断绽放文化瑰宝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