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阳江日报》报道,市区博思纳幼儿园近日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校园行活动,孩子们与家长共同体验风筝制作乐趣,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非遗技艺传承的种子悄然播进孩子的心田。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相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强调知识、情感、技能和手艺的活态传承。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它更凸显“人”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阳江风筝作为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阳江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它的过去需要有人去了解、去感悟,它的技艺需要有人去传承。在亲手制作中学习技艺、参悟精神,才能有效地把非遗项目传承下来,让非遗之花绽放出新的光彩。
非遗进幼儿园,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幼儿教育体系相融合。比如让风筝文化进幼儿园,孩子在了解阳江风筝文化的历史脉络,聆听特色风筝背后的故事之后,便可能萌发传承的种子。使孩子在涂抹胶水、制作骨架、绑扎风筝、手绘彩图等环节中探索非遗的精髓,体会传统技艺的精湛,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
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是后继有人,也是让特色浓郁、积淀深厚的非遗文化展现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幼儿园、中小学校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孩子在一次次参与、一场场讨论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技艺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非遗进幼儿园、中小学校园,以不同的方式向孩子宣传非遗,让孩子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有效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