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了,
多谢了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半个世纪了,可一听到这首熟悉的山歌,大家就会想起歌仙刘三姐。
关于刘三姐,民间传说很多。
当她还叫刘三妹的少年时光,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村姑。她经常与姐妹们在塘边养鸭牧牛,在岩洞纺纱织布,在田中春种秋收。有一次,村里两家人的鸭子混在一起,难解难分,为此打闹起来。刘三妹过来问:你们两家平日是怎么喂鸭子的?这家说,我敲料盆。那家说,我叫“嘛嘛嘛”。刘三妹就说,那你就敲你的料盆,你叫你的“嘛嘛嘛”,试试看。两家按照刘三妹说的做了,果然,一下子两家的鸭子各归各户,个只不差,双方都感谢刘三妹。
当刘三妹长大叫作刘三姐成为青年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歌手了。她除了唱山歌教人行善积德,还用山歌打击地主老财,使穷人开心舒畅,使阔人胆战心寒。这天,刘三姐在田里收割稻子,一个阔少经过,轻薄地调戏刘三姐:
闲游看见一娇娥,满头大汗在割禾。何必做得咁辛苦,不如做我小老婆?
刘三姐一听火了,歌随口出:
以为谁家晒大粪,屎气熏天臭呵呵。你想讨老婆容乜易?投胎再世快投河!
女伴们跟着和歌:
投胎再世快投河,下辈也是野狗拖。哈哈哈。
不料,这阔少还不知好歹,嬉皮笑脸地又送出一首:
初初来到这村乡,特问妹借床一张。与妹龙床过一夜,价钱几多好商量。
给脸不要脸!看来这次要来一剂猛药了。刘三姐站起来,撩撩额上刘海,怼了过去:
价钱几多早有定,你找棺材铺商量。大棺小棺木铺有,四边落铆又掩箱。
女伴们拍手叫好,跟着和歌:
价钱几多早有定,你找棺材铺商量。哈哈哈。
那阔少这才知道刘三姐不好惹,顿时哑口无言,灰溜溜走了。
到了后来,刘三姐便成了歌仙。据说,她17岁那年的三月三,在春州铜石岩与心上人广西白鹤乡歌手张伟望对歌。张伟望唱:
心相连哩心相连,山歌牵我到禾田。相恋只盼长相守,我羡鸳鸯不羡仙。
刘三姐接着唱:
两心连哩两心连,我俩相约到百年。谁个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一年。
两人对歌七天七夜,不见输赢。附近村民男女老幼坐满草地守着听。到第八天傍晚,一对白鹤驾着彩云飞来。彩云散去,刘三姐和张伟望都不见了。村民说他们是羽化升仙去了,就在铜石岩建了庙宇,每年三月三拜祭纪念她。皇帝宋真宗闻知此事,特送“通真岩”匾来。后来铜石岩改名通真岩,此匾摩崖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千百年来,刘三姐的故事和传说数之不尽,在两广地区广泛流传。
关于刘三姐,有关资料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清代方濬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也载:“广东阳春县北八十里思良都铜石岩东之半峰,相传为李唐时刘三仙女祖父坟,今尚存,春夏不生草。刘三仙女者,刘三妹也。《寰宇记》《舆地纪胜》均载阳春有三妹山,以三妹坐岩上得名。”
旧《阳春县志》有载:“在春湾镇通真岩刘三妹歌台东边山岗,土名刘三岗。有一座土坟,那是刘三姐祖父的坟。为火砖灰砂古墓。”“刘三姐的传歌台在春湾镇南边刘家寨后山的通真岩洞,她在这里揖麻、唱歌直到升仙。”阳江也有刘三井、刘三庙、刘三姐山……
后来《广东新语》《粤述》《池北偶记》等一些笔记野史不乏记载。它们相同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刘三姐是个歌仙;二是她的出生年代,都在唐中宗年间(618─907)。不同的地方也有两点:一是刘三姐的名字,粗略统计有刘三、刘三妹、刘三姐、刘三娘、刘三婆、刘三嫲、刘三太、刘三女太……二是刘三姐的籍贯,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她是新兴人。而台山的《新宁县志》云:“凤山,县北三十余里……有石室……相传刘三妹所居。”说是台山人。《开平县志》也说:“相传有修炼女子于乾隆四十八年现迹山中……自道为刘三妹,云,此间石室吾昔日之居所,石头床吾昔日之游息,石头碗吾之麻钵也。”
到了《粤述》《池北偶记》,刘三姐便成了广西人。再查,嗬,除了两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台湾和香港都有刘三姐!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刘三姐究竟是哪里人?有人说,刘三姐出生在阳春,小时叫刘三妹;长大了到广西传歌,叫刘三姐;老了,回到阳江,叫刘三嫲……
1960年,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雷振邦作曲、黄婉秋主演的《刘三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63年获电影百花奖,掀起了一股“刘三姐热”。前几年,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更是把“刘三姐热”推上了高潮。于是广西宜州、柳州10多个地方更是煞有介事地“落实”刘三姐的斗歌台、缉麻洞、刘三桥……
这些年,为了搞活旅游,为了经济效益,争夺名人故里这类事情已不鲜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大可忽略“刘三姐究竟是哪里人?”这个话题。甚至还有人认为“有人争比无人争好,秦桧才无人争”。
但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却有文章可做。
学术界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刘三姐不一定真有其人。正像阿凡提、陈梦吉等都是民间智慧人物代表一样,刘三姐、阿诗玛等是民间歌手的代表。陈梦吉也有着新会、台山等五邑两阳的籍贯,因此各地都有刘三姐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很简单,就算忽略刘三姐17岁羽化升仙这段神话,如果把刘三妹从春州出生算起,到传歌归来阳江叫刘三嫲为止,她起码涉足8省69个县市。在那全靠双脚步行的年代,她要走多少年?更何况每到一地至少还要演出好几场。看来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或者就像喃魔佬叫“师公”一样,“刘三”本身就是一个“职称”,是那种民间边唱边舞“赤帻朱蓝其面,执戈跳舞入室索厉鬼”的“女巫”。《阳江县志》云:“六月村落中,各建小棚延巫女歌舞其上,名曰跳禾楼,用以祈年。俗传跳禾楼即效刘三妈故事。闻神为牧牛女得道者。各处多有庙。今以道士饰作女巫……”这段记载,很明显表示这些“效刘三妈故事”的民间歌手就是“女巫”或“巫女”。
如果这两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遍地都是刘三姐这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但是,不管哪种说法,都足以证明两阳地方至少在唐以来就有刘三姐现象,就有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山歌活动。因此阳江被评为广东省山歌之乡绝非偶然。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