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森介绍作品创作思路。 欧羡梅 摄
□ 罗英华 王 纺
中秋节前,“韵美永宁”永宁文艺作品展在阳春市图书馆举办。进入展厅,一幅行书斗方单字榜书“海”扑面而来,磅礴大气、古拙厚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失古法根基,左下角以小字行题款,更衬托出大字的恢弘霸气,体现出作品强烈的对比关系,给人以视觉冲击和震撼。
这幅大字榜书的创作者,是永宁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树森。1988年出生的黄树森,是目前阳江地区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带着一份好奇,我们走访了这名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
黄树森热情地迎我们到他的书法工作室。刚进门,书柜上整齐摆放的奖杯和深红色的获奖证书吸引我们的眼球,有市级、省级,也不乏国家级的,这正是他学书以来努力的回报,成就的见证。书柜正中的几层,摆满了各种帖学和碑学书籍,《元桢墓志》《争座位帖》《书谱》《杨淮表记》《好大王碑》《石门颂》《蜀素帖》《西峡颂》《二王手札》……琳琅满目,好一个微型图书馆!
当问及如何走上学书之路时,黄老师娓娓道来,语气里透露出些许庆幸,但这一路摸索前行,他更多的是感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童年的黄树森和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无异,除了在学校读书,玩耍几乎伴随整个童年,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其由于铅笔字写得太差,经常被老师批评。为人师表的叔父黄远标先生,为了能让黄树森把铅笔字写得漂亮一点,除了平时悉心引导外,还有意安排他和写字工整的学生同桌。那时候,学校每周有一节书法课,这让黄树森接触了一些传统的毛笔描红本。他印象最深的是,一遍又一遍地描“永”字。每逢春节,看见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的春联,黄树森不由自主驻足欣赏,有时还会用手在空中比划,感受书法运笔的过程。就这样,书法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
黄树森对书法真正产生浓厚兴趣,是在2006年,阳春市第三中学举办书法比赛。那一年,黄树森正读高二,同班同学拉着他一起参加书法比赛。比赛前,他特意向同学要回了早已送出且仅有的一支毛笔参赛。第一次接触宣纸,也填补了他对书法工具的认识。没想到,他竟获得三等奖,真是喜出望外!第二年读高三,黄树森再次参赛,荣获一等奖。荣誉虽小,却让他对学习书法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黄树森回忆,当时参赛选择行草作品,但未曾想到取法哪家,全凭自己的意念去写。这应该就是艺术界经常提到的悟性吧。不可否认,悟性这种艺术直觉、艺术想象、艺术灵感的统一体,对追求一门艺术是多么重要!
自信和悟性,犹如两根高耸的梁柱,撑起了黄树森学习书法的天空。
2008年秋,弱冠之年的黄树森到东莞求学。其不忘带上数本叔父收藏的破旧的现代印刷体字帖。学习之余,他总泡在图书馆借阅古人法帖。在这期间他才知道,学书须“先临古、后入古、再出古”之理。大学期间,他如海绵吸水一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临摹古人的碑帖,从孙过庭的《书谱》开始,续临怀素的《自述帖》,王羲之的《十七帖》……此外,又先后接触钟繇和“宋四家”等名家作品,并反复参详明清巨轴等作品……
说起这段没日没夜畅游书海品墨香、汲精华的日子,黄树森内心的感慨很深:很苦,很孤独,也很充实!
2009年,黄树森怀着尝试的心情,参加“焦裕禄精神杯”全国书法大展赛,这是他第一次向全国书法展赛投稿。当收到“焦裕禄精神杯”全国书法大展主办方邮寄过来的作品集时,才知道第一次投稿竟然入展了!意外之余,兴奋至极,并由此受到了莫大的鼓励。继而,黄树森参加首届“张九龄”杯广东省书法篆刻大展,幸运入展。2011年,黄树森参加广东省书协举办的面向全国征稿的书法展,再次有作品入展。随后,他顺利加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黄树森所投作品,以行草为主。由此,他更加坚信二王一脉方为学书正统。
2012年,参加工作一年的黄树森在一次公司书画创作交流活动中,亲睹了兰亭奖获奖书家伍剑先生碑帖结合书风的创作过程,极为仰慕,也深受启发。黄树森当场请求伍剑先生题写了他的斋号“张公斋”,这是他对碑帖结合书风学习最初的印象。
这次交流活动,让黄树森对秦篆、汉隶、魏碑有了基本的概念。但是真正让他下决心开始碑帖结合书风学习,是在2015年。因为其学习二王体系书法多年,自觉已进入“瓶颈”,2011年至2014年期间,每次精心创作的国展投稿作品,信心满满寄出,收到却是极大的打击。他真正沉下心来,认真梳理自己的学书方向。这时候他作了一个断臂式的决定,“弃学”二王,逐步开始碑学的学习。
就这样,黄树森由专攻二王一脉帖学转向行、草、篆、隶、楷全面学习,并且尝试改变书写工具,用生宣、长锋羊毫书写,改变以往的笔墨技巧,更加注重线条的质感,取法碑学的古朴厚重,兼顾帖学的妍美灵动。功夫不负苦心人,黄树森的书法水平又一次有了新飞跃。2022年,黄树森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由此成为阳江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这年,他才34岁。
纵观黄树森的书法作品,磅礴大气,苍劲有力,尤见精神。去年,在“借古开今”黄树森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漠阳书画院院长严文赋评价:黄树森作品钟情于颜真卿、何绍基、赵之谦等代表人物的书法并融碑入帖,作品大气淋漓,沉雄古拙,一种壮美的气象跃然纸上……
访谈接近尾声,我们细细欣赏手中这本《借古开今——黄树森书法展作品集》,湖蓝色的封面设计,给人冷静又理性的感觉,美观大气,脱俗除尘。上面记载了黄树森的书路历程:
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第四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
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
首届“爱莲杯”全国书法大展获奖提名;
首届“倪元璐”全国行草大赛获奖提名;
……
每一份荣誉,都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每一点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书家的不懈追寻和用心探索。期冀龙年出生的黄树森,在今后的书艺道路上,守住初心,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