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千万片,人有千万种。如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呢?可以试用以下方法。肖像描写紧扣人物特征。根据身份、性格、爱好、年龄等特征刻画人物,做到因人而异,避免千人一面,才是好的肖像描写。如某个同学

让人物跃然纸上

林 派

2025-08-06 来源:阳江日报

树叶千万片,人有千万种。如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呢?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肖像描写紧扣人物特征。根据身份、性格、爱好、年龄等特征刻画人物,做到因人而异,避免千人一面,才是好的肖像描写。如某个同学这样写爸爸:“爸爸个儿不高,浓眉大眼,皮肤黝黑,不苟言笑。”此样貌的人何止千万,它只写出“人”的共性,而没有突出“爸爸”的个性特征,是一个失败的肖像描写。《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描写一直让读者津津乐道:“(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描写诱发读者丰富的想象,一个养尊处优、打扮精致、穿金戴玉、雍容华贵的富家公子仿佛立在眼前,这与宝玉贵为大府公子的身份十分贴合。“美玉”与“衔玉而生”的设定相呼应,也暗示了宝玉日后的悲惨结局,即逃不掉“少年色嫩不坚牢”的规律。好的肖像描写就似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只为一人量身定制,不适合他人。

连续动作树立人物形象。动作描写宜连用多个动词,通过连续动作,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刺激,使人物活起来。《范进中举》这样写中举后的范进:“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看、念、拍、笑、跌等一气呵成的动词,把范进不顾一切地追求功名利禄,最后喜极而疯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动作描写中连用多个动词,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让动作更具体形象。单个动词往往只能概括动作的大类,多个动词连用能拆解动作的细节。比如“他冲进房间,抓起书包,甩在肩上,撞开门冲了出去”,冲、抓、甩、撞等动词连用,把出门的匆忙场景像慢镜头一样展现出来,突出人物的鲁莽。其二,生活中很多动作是连续发生的,多个动词连用最能还原真实生活。如“她弯腰捡起地上的落叶,轻轻吹掉灰尘,夹进了笔记本里”,弯腰、捡、吹、夹一系列动词,让动作衔接自然,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其三,不同的动词组合能暗示人物情绪,突出人物的心理或状态。如“他手指颤抖着翻开信纸,目光快速扫过,突然捏紧纸角,猛地撕成了碎片”,颤抖、扫、捏紧、撕这些动词,凸显人物从紧张到愤怒的心理变化。所以,同学们写动作时,要记得动词连用。

心理描写贴合人物背景。写人物心理,可以直接写其内心独白,也可以结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景物变化等多维度展现人物心理。如一个人紧张时,会有脸色苍白、说话结巴、手脚颤抖、眼神游离等表现。《卢花荡》刻画任务失败后的老头子:“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句子结合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老头子因任务失败而产生的懊丧、内疚和自责的心理,从中间接体现了他要强、高度自尊的性格。结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景物变化等进行心理描写,能更自然、多维度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并且更具真情实感。同学们要努力抛弃“某某想”这种公式化、僵化的心理描写。

语言凸显人物个性、身份、地位。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树开什么花。突出个性、身份、地位的语言才能使人物真实、形象鲜明。如小明在大年初一不小心打碎了奶奶家的鱼缸,清脆的响声惊动了一家人。他们各说了一句话

职工妈妈:“小明,怎么又毛手毛脚的,闯祸了吧!”

老师爸爸:“小明,老毛病又犯了?面壁去!”

退休干部爷爷:“没关系,爷爷再买一个就是了。”

退休教师奶奶:“好了,好了,大过年的,碎碎(岁岁)平安嘛!”

以上语言既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又凸显个性,是成功的语言描写。又如在《祝福》中,鲁迅先生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语言描写也入木三分,把一个势利、贪小便宜、尖酸刻薄的妇女形象活灵活现地树立了起来。

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较高的技巧,这需要多加练习,方能逐步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