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种记叙顺序巧妙搭配运用,会让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巧用记叙顺序著成精彩文章

林 派

2024-08-29 来源:阳江日报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方式,它们各有优点,如果多种记叙顺序巧妙搭配运用,会让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下面介绍一下最常用的顺叙和插叙。

顺叙即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交代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顺叙的文章最容易写,但顺叙文章平铺直叙,往往缺少变化,平淡无奇,艺术感也不足。克服顺叙文章缺点的办法不少,其中最常用的是借助线索进行叙述。线索叙述可使文章脉络清晰,主次分明,情节引人入胜,能很好地克服顺叙文章的缺点。

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它以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感悟为明线,同时又以小弗郎士内心情感的变化为暗线,小弗郎士从讨厌法语到热爱法语,从害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明事理懂爱国,这些心理变化彰显了民众的觉醒。这两个线索就如两条绳子,它把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有力地联结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使文章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新颖有趣,大力提升了文章的艺术感。很多读者都认为,《最后一课》最具魅力的就是明暗线索的交织使用。所以,同学们采用顺叙写作时,不妨多动点心思,找一个意象或人物为线索,文章的艺术感立即就有了。

插叙的特点是见缝插针,它为了叙述的需要,故意中断叙述的主线,为刻画人物或交代情节而插入另外的内容,然后再回到叙述主线。插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作用,也能使文章的表达更方便灵活,文章结构更为灵活多变。

我们再来看《驿路梨花》一文,它的故事时间跨度很长,如果老老实实按照时间顺序写,要先写十几年前解放军建小茅屋,再写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妹妹接手照料,瑶族老人遇小茅屋,最后是“我们”在小茅屋遇到瑶族老人及梨花妹妹。这样写人物比较烦琐,情节也庞杂拖沓,结构松散无序,很难写成一篇好文章。而作者巧妙地把笔墨集中在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有条不紊地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及梨花的故事。这种顺叙加插叙的叙述方式,不但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且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富有真情实感,完美地克服了结构松散、情节庞杂拖沓的缺点。“瑶族老人叙述遇小茅屋”及“解放军建小茅屋”等过去发生的情节,利用插叙办法加进来,不但不破坏叙述的主线,而且使文章结构疏密有致,情节曲折生动,让读者印象深刻。

同样,《故乡》一文中也采取顺叙与插叙,对少年闰土和年轻杨二嫂的回忆采取插叙,其他则顺叙,以前与现在形成对比效果,突出两人的巨大变化,从而凸显“农村更加颓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的主题。

同学们,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缺点,那你就要向大师们学习,采用多种记叙顺序相结合的办法,这样你的文章马上就有艺术感了,并且表现力更强,主题更突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