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居民的花园里用烟雾机灭蚊。

阳江多措并举推进“两清一灭”爱国卫生行动

聚力攻坚筑牢蚊媒防控网

2025-10-27 来源:阳江日报

工作人员在居民的花园里用烟雾机灭蚊。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通讯员/黎赞 张馨文

社区里,工作人员正为居民翻盆倒罐清理积水;背街小巷中,专业消杀队员手持脉冲烟雾机进行精准喷洒;居民楼上空,无人机盘旋巡查卫生死角……一场以防蚊灭蚊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我市各县(市、区)全面铺开。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市迅速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常态化清扫与专业消杀相结合、多部门联动与科技创新并举,为城市织起一张坚实的公共卫生防护网。

“常态清扫+专业消杀”立体防控清理卫生死角

10月以来,我市开展以防蚊灭蚊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行动月活动,将每周二上午和每周六上午定为统一行动日。各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与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和群众共同投入环境整治,推动形成“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浓厚氛围。

25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阳东区东城镇大令社区看到,30余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手持扫帚、铁铲清理背街小巷和闲置地的卫生死角,或将堆积的落叶、杂物逐一清扫装车。大令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胜辉指着身旁一片整洁的空地对记者说:“这里曾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闲置地,通过出动挖掘机彻底清理并同步开展消杀工作,从源头上切断了蚊媒孳生环境。”

除了公共区域的集中整治,该社区还组建了21个入户小组,夜间上门向居民发放蚊香片,并指导居民清理积水。“社区干部连花盆、下水道口这些细节都提醒到位,现在我每天都主动检查家中的易积水区域。”居民谢翠梅说。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她也加入清扫队伍,利用闲暇时间巡查卫生死角。

紧抓伊蚊活动高峰期,我市多个社区建立常态化消杀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定期消杀、重点巩固等方式,有效降低成蚊指数。走进江城区城东街道狮子社区的大街小巷,消杀队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拿着脉冲烟雾机等设备,对公厕、下水道和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消杀。“我们45名消杀队员每天开展两次作业,确保区域内全覆盖、无死角。”阳江市盈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周坤介绍。

与此同时,狮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敖进宇正带领工作人员穿梭在居民区内,挨家挨户帮助居民清理院落、点蚊香、倒积水。“要让居民主动养成防蚊灭蚊的习惯。”敖进宇表示,经过持续动员,居民卫生意识显著提升,社区空置地、小院子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今年76岁的冯伯表示,他和老伴平时搞卫生比较吃力,社区干部每天过来帮他们点蚊香和清理积水,还耐心地为他们讲解防蚊灭蚊的相关知识。“我家的花园久未清理,社区干部帮助清理干净了,要为这份贴心服务‘点赞’。”住户黄先生说。

多部门联动攻坚提升防控效能

面对老城区房屋密集、巷道阴暗等消杀难点,我市坚持环境整治“拉网见底”的工作原则,各部门紧密联动,通过专项治理、创新模式和强化监督等多重手段,在“两清一灭”工作中取得了扎实成效。

10月25日至26日,海陵试验区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白圩社区,闸坡镇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等组成“消杀组+清理组+科普组”联动队伍,同步推进环境清理、精准消杀和科普宣传。与此同时,全区各单位下沉挂点村(社区),天麓山海景区对售票大厅及周边绿化带进行集中消杀。

近段时间以来,“十五运”阳江赛区执委会多次召开现场工作协调会议,围绕十五运会综合保障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对比赛场馆周边区域进行重点清理、消杀等整治行动,对定点接待酒店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并对重点场所实施防疫管控,目前已完成病媒生物监测7次,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阈值内。由市疾控中心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组,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海陵试验区针对涉赛场馆和酒店周边开展预防性消杀。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探索中草药赋能防蚊新模式,采购薄荷、艾草和清香木等驱蚊植物,通过“市区重点点位种植+面向群众免费发放”模式,完成超千万株防蚊植物种苗培育工作,种植面积超12万平方米,实现“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中草药防蚊”双效提升。

团阳春市委发动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截至10月21日,累计发动青年志愿者450余人、中小学生2300余人参与40余场行动。志愿者们分片包干,清扫范围覆盖主干道、商铺、背街小巷等,并协助商铺做好“门前三包”、清理零散垃圾等工作,进一步筑牢防蚊灭蚊物理屏障。

我市卫生健康部门启动专项执法行动,切实防范化解传播风险。江城区卫生健康局组织执法力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7家违反防控规定的单位依法处理。阳西县卫生健康局也对全县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治专项监督检查,对违法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目前已通报5起典型案例,通过严厉执法督促基层医疗机构严格履行防控主体责任。

各地创新模式实现全域消杀灭蚊

连日来,我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与特色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坚,全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致力于提升防控的精准性与长效性。

在阳春市春湾镇,无人机盘旋在居民区上空,对无人居住房屋的阳台和屋顶积水情况进行日常巡查。这是该镇创新采用的“无人机巡查+机械作业+人工清理”立体作业模式,聚焦背街小巷、居民楼顶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截至目前,阳春市累计发动25万余人次参与,出动病媒防制专业器械8000多台次,投入专业消杀人员超1万人次,处理蚊虫孳生地19000多处,清理垃圾5300多吨,有效降低了蚊媒密度。

阳东区形成了镇政府牵头,联合村干部、镇卫生院及志愿者等多方协作的工作模式。一方面深入大街小巷、居民院落,对各类积水容器进行排查与清理;另一方面采取“机械+人工”联动模式,用挖掘机等设备清理废弃垃圾、杂草,人工同步彻底清扫闲置旧宅、林地、菜地等卫生死角。同时,通过加强宣传科普,许多村民了解清积水等防蚊灭蚊措施后,纷纷主动加入清理队伍,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专业保障方面,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组建了一支30人的专业消杀队伍,配备超低容量喷雾器、车载式常量喷雾机、热烟雾机等专业设备及各类杀虫剂型,目前消杀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发放消杀药物1140瓶,为疫情应急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城区通过网格化管理,筑牢群防群控防线。截至10月24日,全区各镇(街)组织统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432次,清除蚊虫孳生地10万余处,新装防蚊闸、灭蚊灯等防蚊设施485个,累计完成消杀面积约5716.41平方公里。阳西县则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定期下沉网格责任区和挂点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0月以来宣传发动人数约9万人次,排查整治蚊虫孳生地面积约310平方公里,消杀灭蚊面积382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