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 步履坚实
1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实现突破
●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
● 全市电力能源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合金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年均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 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达125家
● 建成海上风电和合金材料两个省实验室
2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60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30项国家和省试点成果明显,镇街党校等改革经验全省推广
● 阳江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
3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建设扩容提质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标,城镇化率达54.8%
● 江湛铁路开通运营,广湛高铁阳江段全线动工,高速路网密度居粤西首位,阳江港年吞吐量突破3300万吨
4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 全市3.6万户、7.5万名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 深海网箱养殖年产值超1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二
● 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
5 民生事业明显进步,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 财政支出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
●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7万个,首家本科院校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正式招生
● 市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
● 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恢复生产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6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政协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成效明显,人民团体作用充分发挥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收到实效
● 连续五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7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隆重举行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 高质量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干部队伍建设“1+6”制度体系
●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今后五年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
高质量
改革开放
高水平
城乡协调
高标准
人民生活
高品质
生态环境
高颜值
社会治理
高效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
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
展现阳江担当作为
1 明确阳江发展的历史方位
● 把握阳江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 把握省委赋予阳江“两个定位”战略要求
● 把握各县(市、区)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使命担当。江城打造首善之区,阳东打造先行区,阳春打造承载区,阳西打造示范区,海陵试验区打造特色区,高新区和滨海新区打造新高地
2 明确阳江发展的指导原则
● 坚持根本宗旨 贯彻新发展理念
● 坚持问题导向 贯彻新发展理念
● 坚持底线思维 贯彻新发展理念
3 明确阳江发展的路径选择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把阳江打造成沿海经济带西翼的重要发展极
● 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协同、链条完整的现代生产体系
● 打造共建共享、服务优质、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体系
● 打造环境优美、低碳循环、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体系
4 市委『123+N』工作安排
● “1”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 “2”是深化落实省委赋予阳江的“两个定位”
● “3”是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
● “N”是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
深化落实“两个定位”聚焦10项重点任务
奋力跑出阳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关键词1
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
● 实施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打造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风电全产业链
● 形成全球重要的风电产业创新策源地
● 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蓝色能源+海上粮仓”发展模式
● 2026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发展以海陵岛为牵引的全域旅游
● 以广东海丝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世界级考古品牌为总牵引,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环岛碧道等项目规划建设,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阳东和阳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滨海旅游发展格局
● 支持江城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阳春依托山水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 打造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
● 发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百亿优势产业
● 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集群之一、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世界刀剪之都、全球领先的大食品产业集群
发展现代服务业
● 形成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及东南亚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 发展线上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
● 建设中国(阳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
促进产业园区扩容提质
●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滨海新区,创建“零碳”国家高新区
● 支持阳东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江城阳春阳西创建省级高新区
推进内需外贸协同发展
● 整合具有阳江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传统美食等,形成线上线下消费的“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
● 形成一批电商村、电商镇、电商专业市场
关键词2
投资兴业新高地
主动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
● 探索“湾区总部+阳江基地”“湾区研发+阳江制造”“湾区孵化+阳江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
● 谋划在阳江东部打造“融湾强带”发展平台
● 深化珠海对口交流合作共建,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对接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平台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推动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 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 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 争取更多世界、全国500强企业落户阳江
● 突出强链、补链、延链,紧盯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开展招商
关键词3
科技创新承载地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 在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
● 建设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载体,搭建企业共性服务平台
● 完善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 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加快集聚创新人才
● 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 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
● 培养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4
现代化滨海城市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升中心城区的能级和首位度
● 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海新区,加快打造核心区域城市中轴线,构建“碧海拥城、清江串城、绿湖嵌城”的滨海城市风貌
●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
● 建设阳春、阳西两个市域副中心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 加快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核心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直达大湾区、半小时可达各县(市、区)
● 建设亿吨大港,推进广湛高铁阳江段建设,谋划“深珠江阳通道”,规划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
● 推进阳江机场建设,实施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阳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等项目
● 构建“六纵六横”城市快速网络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
● 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
● 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
● 提升市容市貌,坚持科学绿化,保护古树名木
●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关键词5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渔业、种植业、畜牧业
● 建设闸坡世界级综合性中心渔港
● 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 推进“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 建设依山傍海、临湖沿江的精品村和特色小镇
●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 培育文明乡风,传承民俗文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实施职业农民“订单培训”计划
● 深化农村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万企兴万村”
关键词6
人文荟萃文化名城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 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
●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 保护革命遗址,弘扬革命文化
● 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
传承弘扬阳江特色文化
● 推动“南海Ⅰ号”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 保护开发历史文物、文化古迹和名人故居
● 擦亮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国际风筝节等文化品牌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 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
● 建设一批体现岭南风范、阳江特色的文化设施
●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 建设汇聚阳江文化元素的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工艺品牌
● 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 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关键词7
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城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 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
● 构建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 探索碳排放权交易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 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关键词8
生活美好幸福家园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
● 深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
●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 加快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三、四期建设,支持阳江职院升格为本科高校
● 规范民办教育,办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阳江建设
● 建设高水平医院,推进医共体建设
●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构建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
●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 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9
更高水平法治阳江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让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 进一步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 做好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海外等统战各领域工作
●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面营造更好法治环境
●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 加大“八五”普法力度
关键词10
和谐稳定平安阳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 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 完善信访诉求“分级负责”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 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行为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
● 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 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
■ 文字/费先霞 刘文婷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