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罗蜜新贵——红印尼。
重阳已过,然而,在阳东区红丰镇麻汕林场德诚果园里,该镇果农麦竹开栽种的四季波罗蜜仍挂果累累,可望12月份上市。麦竹开这个200多亩的果园里,分别种植着四季、黄金包、印尼红、榴莲型等优质波罗蜜品种,今年夏季产量达10万斤,产值超过30万元。
阳东区被誉为“中国波罗蜜之乡”,红丰镇作为主产区,6300多亩的“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波罗蜜正在书写一个农业创富传奇。波罗蜜,这个素有热带“水果皇后”美誉的水果,通过品种改良、产业链延伸和品牌打造,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喜爱,重新成为红丰镇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刘再扬

外地水果商驾车到麻汕林场收购优质波罗蜜。
在红丰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波罗蜜。每逢收获季节,塘围圩江春公路两旁摆满了农户自产自销的波罗蜜,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麦竹开是红丰镇本地人,家里世代种植本地干苞和湿苞波罗蜜。“我父亲在塘围圩卖了四五十年的波罗蜜。”麦竹开回忆道。20年前,他开始帮助家里销售波罗蜜,并收购其他农户的产品。凭借薄利多销和诚实经营,他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资源。
十多年前,麦竹开在跑市场、联系客户时发现,海南岛和茂名高州市的种植户通过嫁接东南亚优质波罗蜜种苗,培育出的波罗蜜果实口感比本地波罗蜜好,售价每公斤8—10元,而本地波罗蜜售价仅为每公斤2—6元。市场调查显示,这些优质波罗蜜市场前景广阔。
为此,麦竹开先后跑到海南岛、茂名高州市以及越南、泰国考察,学习优质波罗蜜的种植技术,还专门咨询、请教高校种植业专家教授和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确认阳东土地气候完全适合种植上述引进优质波罗蜜。于是,麦竹开投入100万元,以土地流转方式在麻汕林场种植了200多亩嫁接的东南亚优质波罗蜜。这种被称为“常友”的优质波罗蜜,甜度和品质均超过了本地波罗蜜,地头价每公斤卖到了10—16元。据前来收购的湛江水果商朱红艳介绍,“常友”波罗蜜甜度达25度,每个3—5公斤,这个甜度和个头很受消费者欢迎。借助打开的销售渠道,另一名在麻汕林场种植200亩优质波罗蜜的商人,将其果园销售委托给麦竹开。经过多年摸索培育,两人合作经营的400多亩德诚果园除引种“常友”外,还有黄金苞、印尼红、榴莲蜜等优质波罗蜜。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到果园采访麦竹开(左二)。
在德诚果园采访当日,麦竹开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色品种:四季波罗蜜堪称“高产王”,一年能结果4次,且抗逆性强,这种特性使其能够稳定供应市场,不受季节限制;黄金苞波罗蜜是干苞品种的代表,果肉脆如蜜瓜,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印尼红波罗蜜作为红肉品种的佼佼者,属于浓香型,营养价值在高端市场具有明显优势;榴莲型波罗蜜则融合了波罗蜜与榴莲的风味特点,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口感的追求,市场溢价能力突出。
据红丰镇农办主任杨继周介绍,当地目前已培育出优质波罗蜜品种达10多个,除上述优质波罗蜜外,还有红丰1号、红丰2号、嘉菠蜜1号、嘉菠蜜2号、苞苞香等。这些品种口感好、品质高,市场口碑不断提升,使“红丰波罗蜜”名声远扬,有些品种地头价卖出了每公斤20元的好价钱,波罗蜜也因此被誉为红丰镇的“黄金果”。2023年,阳东波罗蜜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红丰镇,有8户种植大户,他们建立了品种迭代机制和科学的品种评估体系,持续淘汰效益低的品种,引进东南亚优质品种,并带动当地波罗蜜种植散户不断优化品种。
“传统干苞波罗蜜零售最高每公斤6元,嫁接优质干苞波罗蜜每公斤零售卖到24-40元,溢价空间十分明显。”麦竹开表示,目前当地大部分波罗蜜种植户已淘汰了传统品种,转而嫁接或种植优质品种。
在红丰镇塘围、红丰、塘角、钓月、麻汕等地,田间庭院、房前屋后、池塘边、道路旁……优质波罗蜜树几乎随处可见。“去年,我镇的波罗蜜年产值达1.5亿元,今年,随着一些新品种挂果,产值可望超过去年。”杨继周说,红丰镇波罗蜜大户率先引进和培育质优的新品种,通过杂交选育和基因优化,实现了高糖度、高产量、高附加值,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红丰镇江春公路边,周氏和阮牛两家波罗蜜销售点,既有自己的波罗蜜园,也从大户和农户手中收购波罗蜜。因为拥有固定的货源,销售点几乎四季都有波罗蜜卖。记者在他们店内看到,成堆的波罗蜜香气四溢,开小汽车前来购买的客人络绎不绝。
周氏波罗蜜销售点的店主周女士从事波罗蜜销售工作已有40多年,她深有感触地说:“经过选种嫁接改造的红丰波罗蜜,无论外型还是甜度口感,都优于传统的波罗蜜,售价也高,且很受欢迎。”很多市内顾客打电话订购,夏天销售旺季,他们每天送往市区的波罗蜜达150多公斤。
果农简世茂种有100多亩“苞苞香”优质干苞波罗蜜,今年是种植第4年,果树全面挂果。他在塘围圩设有铺面,今年夏季每天可销售1500公斤,还将货品批量发到深圳、汕头等地。“今年暑期,不少家长带小朋友进果园采摘,体验农耕乐趣,拍视频发朋友圈。我既卖出了不少果实,还提升了店铺和果园的知名度,更带来了新客源。我看好高端干苞波罗蜜市场。”简世茂高兴地说。
红丰镇汇新嘉菠蜜种植园区,种有1500多亩波罗蜜,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波罗蜜种植园。园主周妍桃原本在市区经营酒店,早些年看好优质波罗蜜的市场前景,经过一番考察后,到麻汕林场办起汇新嘉菠蜜种植园区,陆续培育出嘉菠蜜1号、2号等新品种。这些品种果量大、储存时间长,很快在省内和江浙、上海一带市场热销。
2021年,周妍桃开始探索绿色有机生产和加工产业链,投入40万元引进生产线,采用真空冻干技术对新鲜波罗蜜进行深加工,开发了冻干波罗蜜片和波罗蜜脆条两款新产品。这些产品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鲜波罗蜜的原有品质,营养成分损耗少,色泽、风味变化不大,线上线下销售表明,颇受消费者欢迎,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周妍桃表示:“将波罗蜜进行深加工,一是拓宽产品的销路,二是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
去年,她发现印尼红波罗蜜口感更好,经济价值更高,便淘汰了种植园中的部分树种,转而嫁接印尼红波罗蜜新品种。“目前嫁接技术很成熟,一般两年就可结出硕果。”周妍桃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消费力强,高端鲜果需求巨大,只要用心培育出好果品,就不愁销路。
红丰波罗蜜产业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海南凭借热带气候优势,波罗蜜面积迅速扩张,市场竞争白热化,唯有持续放大品质与品牌差异,才能守住溢价空间。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发,产量、品质波动加剧,必须把科技支撑和风险防控机制挺在前面,为产业系上“安全带”。
记者为此采访了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波罗蜜创新团队的丰锋教授。丰锋教授在波罗蜜科研种植和产业方面颇有研究,该校建有广东省波罗蜜种质资源圃,现保存113份资源,并已选育出“海大1-4号”四个新品种。去年7月,丰锋教授在红丰镇波罗蜜专场人才论坛上分享了品种选择与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经验。
丰锋说,引进东南亚品种以后,目前一些品种出现主干裂皮、果苞果锈等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难题,其团队研发了相应的防控技术,并在云南省丰锋专家工作站、河口波罗蜜科技小院及多家种植企业中得到验证。丰锋也提醒,印尼红已出现裂皮问题,需提前防控;榴莲蜜对低温敏感、成苞率低,在低温敏感地区应谨慎种植。
丰锋认为,波罗蜜产业根本出路在于推广优质品种、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与深加工。如何应对价格波动?他提出四方面对策:一是优选品种,实施科学栽培与管理;二是推动规模化与品牌化生产,构建品质、品牌和价格综合优势;三是发展深加工,如波罗蜜冻干和种子加工,提升附加值;四是借助乡村旅游机遇,拓展果园观光与采摘体验等新业态。
据了解,红丰镇抓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牛鼻子”,重点推进和扶持优质波罗蜜产业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大户从东南亚、海南等地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除了带动农户种植外,更重要的是让农户开了眼界。”杨继周说,夏季波罗蜜大收获季节,有100多名村民进果园帮助收摘果实,边干活边学分级、修枝等新技术,直呼“开了眼界”。
红丰镇还多次邀请高校相关专家前来介绍先进栽培技术,把苗木繁育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后处理技术等向果农推广,推行标准化种植。“这些科技措施的推行,对波罗蜜的培植管理十分重要,能让波罗蜜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又能让种植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麦竹开说。
红丰镇连续两年举行波罗蜜文化节,推广宣传当地生产的多种高端优质波罗蜜,大力宣传红丰波罗蜜品牌。通过因地制宜、优化品质和龙头带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波罗蜜产业规模化发展。
当前,波罗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展望未来,通过持续优化品种、强化技术支撑与延伸产业链,有望将波罗蜜打造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为亚热带特色农业注入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乡村振兴潜力。
(注:本栏目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阳东区红丰镇,一场持续20年的“波罗蜜品种改良”正悄然书写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传统种植区通过大胆引进东南亚优质品种,不仅显著提升产品价值——去年全镇产值高达1.5亿元,更成功推动产业从“传统种植”走向“品牌经营”,显示出优质品种与规模经营对农业增效的强大带动力。
红丰实践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农业低效竞争的困境,以品种革新和品质提升打开高端市场,使波罗蜜从普通水果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其以大户带动、科技引种、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众多热带农业产区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唯有以技术升级和品牌化突破同质竞争,才能真正实现农业高效益与可持续共赢。
未来,继续深化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将是红丰镇乃至更多地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期待“波罗蜜之乡”的故事激励更多乡村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