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抢跑新赛道 打造发展新引擎

阳江市政协委员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聚力抢跑新赛道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5-10-10 来源:阳江日报

9月29日,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建议案(草案)》。会上,市政协委员聚焦阳江低空经济发展蓝图,踊跃建言、各抒己见,为阳江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凝聚智慧和力量。现将部分委员的精彩发言观点整理摘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常委钟基建
构建“出厂即试飞”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阳江发展低空经济具有空域、环境和市场需求优势,建议以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为核心目标,高标准建设测试试飞平台,加快推进合山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无人机总装测试、试飞适航审定服务,设立无人机考试点和培训中心,修建机场与产业园区的“绿色通道”,实现出厂即试飞的便捷流程。

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推进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编制发展规划,积极申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取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多元应用场景,围绕“大湾区研发+阳江制造”模式,引进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吸引物流龙头企业开展低空物流试点,打造粤西与海南自贸区之间的物流中转基地;大力发展“低空+文旅”“低空+城市管理”“低空+海上风电巡检”等特色应用,以场景应用拉动产业发展。

市政协常委吴耀祥
设立基金引入资本参与科技攻关

抓住低空经济这个风口,关键要在落地见效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建议聚焦产业招商,从“被动跟进”转向“主动布局”,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合山机场空域资源和绿色能源优势,主动对接广深珠等地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储能无人机、氢能动力装备、海上运维设备等制造项目,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突出场景赋能,以场景开放牵引项目落地,重点推进“低空+海上风电”“低空+海洋牧场”“低空+滨海旅游”等差异化示范。

强化要素支撑,破解“资金、机制、人才”瓶颈。设立低空经济国资平台和专项引导基金,以“基金+项目”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攻关。做好低空经济数据运营,积极争取省级试点,推动空域分类管理、审批流程优化等改革,探索设立阳江飞行服务站。联合海大阳江校区、阳江职院等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重点培养无人机操控、运维等实用型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市政协常委林子斌
发挥优势争创飞行试点先行区

辽阔的空域、廉价的绿电、丰富的应用场景是阳江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建议聚焦特色应用,集中资源,优先发展“低空+旅游”,积极探索“低空+海洋”(海事监控、海岛物流)、“低空+风电”(风机叶片巡检)等特色应用场景,形成带动效应。

强化配套能力,发挥自身合金材料和精密制造优势,立足珠三角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的“配套基地”和“材料仓库”定位,主动融入大湾区低空产业链。

积极争取政策试点,充分利用空域优势,申请建设低空飞行试点城市或空域管理改革试验区,在空域分类管理、无人机物流运行、飞行服务站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加强区域合作,主动与广深等地的研发机构、企业合作,设立研发飞地或测试基地,实现借力发展。同时,夯实基础设施,以合山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无人机起降场、充电桩、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构建起支撑低空飞行的基础网络。

市政协常委李小铁
细化应用场景分类突出产业融合

阳江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建议以创新为驱动,以安全为底线,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在编制低空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同步建立政策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确保政策供给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打造多元化示范性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化场景分类与实施路径。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不同产业特点,制定详细的场景开发方案,如开发“风电+低空物流”“海洋牧场+环境监测”等复合型解决方案,突出产业融合。同时,建立场景应用效果评估体系,为后续场景拓展提供参考。

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挖掘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空域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市政协常委陈燕冰
打造“低空+新能源”典型示范

今年8月,大湾区首条超长距离跨海低空物流干线(阳江海陵岛—珠海海泉湾)成功试飞,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群构建立体交通提供了新范式。建议以沿海空域资源为纽带,探索建立珠江口西岸低空经济创新联盟,依托珠海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中山无人机制造技术创新、江门新能源电池制造、阳江空域资源丰富等区域差异化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走廊。

发挥阳江在珠海的产业反向飞地的金融、创新、人才等资源优势,利用阳江装备制造和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推动研发轻量化、耐腐蚀材料,引入适用于海洋场景的低空装备生产线,促进无人机产业链强链、延链。

搭建无人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将海上风电、光伏企业的巡检需求与低空经济企业的服务供给进行有效对接,开展“无人机+海上风电巡检”等创新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打造“低空+新能源”典型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开展低空技术研发。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市政协常委许兴彪
加快构建区域低空业态闭环

成熟的商业业态是有效激发市场需求,反哺核心技术升级与产业配套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建议在巩固现有成熟低空经济业态“基本盘”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升级迭代,完善消费场景搭建,加快构建区域低空业态闭环。

利用“低空+文旅”,在条件成熟区域发展低空旅游项目,开发多样化低空观光产品,精心设计市级“低空旅游精品线”。利用“低空+培训”,依托阳江合山机场相关基础,由市级统筹建立规范、安全的通用航空技能培训体系,培育专业人才。利用“低空+农业”,鼓励通用航空企业面向农业需求开展示范推广,探索无人机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利用“低空+海洋”,开设海上观光、海岛旅游路线,发展空中飞人、风电观光等项目,并将低空技术应用到服务海洋牧场与风电运维之中。利用“低空+冷链”,谋划建设垂直起降点与无人机库,加快低空物流建设,使海鲜产品上岸后通过低空冷链快速送达周边城市。

市政协常委麦继红
深耕物流场景强化品牌营销

阳江低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须以超常规政策力度破局。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尽快出台《阳江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产业定位、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学习借鉴苏州经验,制定地方性《低空经济促进条例》,从空域管理、适航认证、数据安全等方面构建制度框架。

深耕物流场景,打造低空运输新通道。立足阳江海洋物产优势与大湾区市场需求,规划建设“阳江-珠海-香港”低空物流走廊。依托合山机场低空物流中心的硬件基础,优先试点无人机冷链运输模式。针对时效性要求高的农产品,发挥低空运输“点对点”直达优势,压缩流通时间。拓展城市内部及周边短距离物流配送场景,满足电商、快递等行业对高效物流的需求。

强化品牌营销,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中国低空经济第一城”IP,设计阳江低空经济吉祥物、主题曲和宣传片。建设中国低空经济博物馆,展示无人机发展史、阳江产业成果和未来愿景。开发AR导览系统,与学校合作开设“低空经济科普课”。

■ 整理/陈子玲 费先霞 关雯静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