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阳西县奋兴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建成后,将增加60个教学班共3000个高中学位,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该项目位于阳西县教育城芦荻垌村西面,用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6.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与艺术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宿舍、体育馆、游泳馆(室)等18个主体工程,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共生、生态育人、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校园。项目将于2027年1月竣工。
3000个高中学位的供给,意味着更多阳西学子能在家乡接受优质教育,减少“异地求学”的奔波,缓解家庭教育负担。优质高中的建成,将为阳西县后续人才储备、产业发展提供“教育支撑”,形成“教育兴—人才聚—产业旺”的良性循环。这种将教育项目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绑定的做法,凸显了地方政府的长远眼光——教育投入不是“短期成本”,而是“长期投资”,只有重视教育、深耕教育,才能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阳春市2025年暑期“护苗”行动圆满落幕。该市整合多方力量,通过精准走访、安全宣教、社工服务等举措,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让孩子们享受了安全快乐的暑假。
为确保行动落地见效,阳春市构建了“市统筹、镇落实、村兜底”三级联动机制,在镇(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17名,在村(社区)配备儿童主任370名,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行动前,镇(街道)联合村(居)委会对辖区内儿童进行全面排查,为1654名农村留守儿童、7675名困境儿童建立了个人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暑期“护苗”行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守护了一个假期的平安,更勾勒出保护工作的未来方向——儿童不仅需要安全防护与物质救助,更需要快乐成长,其心理需求、社交需求与安全需求同等重要。这为后续儿童保护工作树立了“全周期、多维度”的新标准。此外,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员等专业人员联动社工力量开展活动,也证明了“社会协同保护儿童”的可行有效: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被看见、被守护。
阳春市河西污水处理厂近日开始试运行,完成各类设备参数调试后,可实现每日处理污水1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河西片区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处理问题。
据了解,河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投资约1.1亿元,用地面积为7800平方米,配套约20公里污水管网;其采用蜂巢结构的装配式一体化处理设备,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能够节省投资40%,节省用地30%,并缩短建设周期,后期维护成本也大幅降低。
河西污水处理厂项目展现出的“高效集约”思路值得借鉴,它种种“降本增效”的模式,精准契合了中小城市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发展需求,为同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参考,更证明了中小城市可通过靶向性环保投入,去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同步推进。值得点赞的是,其后期可扩容提升污水处理量的设计,体现了“前瞻性规划”思维,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城市的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针对鲜活海产品“保鲜即保价”的需求,为助力阳江优质海产品第一时间安全供港,阳江海关最近开通了“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为海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预约审单、预约查验等服务,并推出“云签发”模式。关员还主动上门查验,减少海鲜上岸后的等待时间,将海产品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与此同时,阳江海关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监控,严格检测药物残留、重金属等指标,并借助智慧化小程序构建溯源监管体系,对运输路径、关锁封志等实施全程监控,确保每一批供港海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高效通关与严格监管是阳江海关在开渔季推出的助企举措,它不仅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而且每一项服务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了餐桌的“鲜度”,也守住了“安全度”,帮助企业在香港生鲜市场抢占先机,为两地食品安全合作筑牢信任基石。长远来看,这些质量监管与溯源体系,定能打响“阳江海产品”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知名度,为阳江发展渔业经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格局奠定基础。
9月2日,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组织市公安局、市住建局等专班集中办公单位,对阳西县多个小区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对涉及“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和“畅通消防生命通道”等专项整治的场所开展夜查。
检查人员针对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停放在固定场所、未与摩托车分区域停放以及违规充电等突出情况,现场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讲解,并指导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飞线充电”“混停乱放”等居民身边的安全痛点,看似微小违规,实则是威胁“生命通道”的重大隐患,多地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皆源于此。而选择隐患易暴露的夜间检查,是将城市的安全治理主动前置、防患未然。“全链条整治专班”的跨部门协作,打破单一执法局限,既现场消除风险,又以“执法+指导”明确责任,从源头减少隐患,为居民安全筑起屏障。这场专项夜查提醒我们:只有将检查融入日常、压实责任,才能守住“生命通道” 。
9月3日,全市城市排水管理进基层活动在江城区岗列街道办举行。活动面向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与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全市排水许可管理,全力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运行。
此次活动由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政维修管理中心、江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岗列街道办等部门联合开展,通过市、区有关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及物业多方联动,形成整治合力,共同推进排水许可制度落地见效。根据部署,全市排水户摸底排查工作需在今年底前完成,并计划于2026年完成全市重点排水户的发证工作。
城市治理的落脚点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基层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城市发展质量。排水管理看似是“地下工程”,实则关系着水质安全、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的生态底色,只有坚持源头治理的思路,让排水管理从“被动抢险”转向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主动预防”,并将民生需求、生态保护、长远规划融入治理全过程,才能建设出更宜居、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