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三兴正在进行荔枝树木修剪工作。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实习记者/陈泳良
“我就是‘农民头’!”近日,在阳东区新洲镇兴农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三兴一边修剪果树树枝,一边打趣地说,“在新洲干了20多年农业,本地的种植户都信任我,什么农产品都找我卖,我自然就成了‘农民头’。”
20多年来,罗三兴通过示范种植、引进采购商、确立与农户利益共享的收购模式“三步走”,建立起新洲镇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成为当地的农产品“经理人”。每年800多万斤荔枝、辣椒、冬瓜、南瓜等农产品经过罗三兴的手,从新洲出发,畅销全国,甚至出口海外。
引进采购商
打通农产品销路
2000年左右,罗三兴从深圳返乡,在新洲镇种植了500亩荔枝。此后,他把工作的重心逐步从深圳转移到阳江,从建材商人转身为农民,开始在家乡这片土地播种耕耘。
“没想到荔枝这么难卖。”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三兴的500亩荔枝逐渐挂果,开始上市销售,转行的罗三兴万万没想到,“种”不成问题,“卖”却成了难题。
那时,本地农产品基本是运到当地的集市上售卖,消费市场以新洲镇及周边为主。市场容量不大,常常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集中上市的荔枝,本地市场很难消纳。于是,向外寻销路,成了新洲镇农产品必须走的一步。
“在湛江、茂名的果园,我们见到采购商就发名片。”那时,罗三兴一行4人,租了一辆车,一路打听,一路奔向湛江、茂名的果园,看到收荔枝的客商,就走过去,一边递名片,一边介绍新洲的荔枝。幸好,湛江、茂名的荔枝成熟时间跟新洲荔枝有差别,罗三兴没有被当地种植户“驱赶”,逐渐跟荔枝收购商熟络起来。
靠着这份“闯劲”,罗三兴这群开拓者,把新洲荔枝推出去,也把采购商引进来。新洲镇渐渐多了各地采购商的身影,他们走进果园,将一车车荔枝运往全国各地,打通了新洲荔枝的销路。
成为“农民头”
发展多元化农业
销路的打通,让新洲荔枝的知名度大增,越来越多的采购商来到新洲的种植园。得知新洲镇有大批采购商到来,东平、大沟等地的种植户纷纷将荔枝运到新洲销售。久而久之,新洲镇成了农产品的集散地。
在打通新洲荔枝销路的过程中,罗三兴看到了带动更多农业产业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多年的合作,罗三兴已经与一些采购商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他们常常将采购荔枝的事情直接交给罗三兴来办。罗三兴既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又是荔枝销路的开拓者,因此,罗三兴备受种植户和采购商的信任。这份“特殊”的关系,让罗三兴成为农产品“供销关系”的关键人物。
如何将荔枝销售的经验拓展到其他农产品上?罗三兴开始思考利用销路带动其他农业产业发展。“还是得当‘农民头’。”罗三兴表示,这是与当地农户建立信任最直接、最“土”,也是最真诚的方法。
于是,罗三兴在经营好荔枝种植园外,又开始建立各类农产品示范种植园。在得知采购商的意愿和市场需求后,南瓜、冬瓜、辣椒等种植基地相继建立,通过示范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通过示范种植,罗三兴已经和当地农户打成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头”。在罗三兴的带动下,新洲的南瓜、冬瓜、辣椒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每当农产品成熟上市时,当地农户便会主动询问罗三兴:“我这里有一批辣椒,收不收?”“我有几千斤南瓜,要不要收了?”……如今,罗三兴每年销售出去的辣椒就达200万斤、南瓜100多万斤、冬瓜50多万斤,成为新洲农产品外销的重要“经理人”。
建立收购模式
与农户共享产业成果
荔枝上市,是兴农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农户一大早就把新鲜采摘的荔枝,运到合作社交货。合作社称好重量后,直接发钱,不需要讨价还价。这种和谐的“供销关系”源于罗三兴建立的稳定收购模式。
合作社根据采购量和市场价格,下午给农户“派订单”,单子上写清楚价格和数量。农户接单后,组织采摘工作,第二天上午带着订单来交货。这种高效的采购模式,既节省销售成本,也节省了采购成本,因此备受供需双方欢迎。
“价格透明,既避免恶性竞争,也避免农户‘被坑’。”罗三兴介绍,这种采购模式是经过长时间摸索出来的。他深知,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普通农户一般处于劣势,常常被收购商压价,导致利润过低;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特别注重时效,如果错过了时机,严重的甚至会血本无归。
正因为懂得农户的难,罗三兴才想出了这种与农户利益共享的机制,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他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种植生产上,并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指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农民头”既是农业生产带头人,也是农产品销售“领头羊”。在罗三兴的带领下,种植户拧成了一股绳,强大而有力,专心搞农业生产。罗三兴也将新洲镇的农产品分门别类,打开了全国各地的市场,甚至出口海外,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经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