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两岸协同发展虹桥

400多名两岸同胞阳江行——

架起两岸协同发展虹桥

2025-08-18 来源: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讯(记者/陈子玲)8月15日至19日,400多名台湾渔业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学者及台湾青年代表等群体来到阳江考察交流,亲身感受阳江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蓬勃活力,以南海开渔季与乡村振兴为纽带,共商农业技术升级、新能源产业协作及文旅融合路径,为两岸架起产业协同、青年创业的新桥梁。

在台湾青年孙中山专题交流座谈会上,阳江市委常委王光飞致欢迎辞。他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始终是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两岸青年应携手传承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赵立彬以《孙中山:现代中国的引领者》为题作主旨演讲,系统梳理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与思想遗产,引发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在交流发言环节,台湾青年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孙中山思想与青年责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农业与碳达峰、碳中和讲堂(第四季)活动中,两岸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台湾洰晟永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亦泽以《以农业剩余材料执行碳中和的循环可能》为题,提出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循环的创新方案,阐述“变废为宝”的低碳农业模式。播梦碳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服务总经理赖哲佑聚焦《碳中和时代—绿水青山如何实现金山银山》,结合“两山理论”,阐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万泰集团孙爱坤则针对食品链认证体系进行专题培训,为两岸农业企业提供标准化发展指引。

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青年研习营(第四季)活动中,两岸高校的青年代表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来自台湾亚洲大学的蔡岳霖以《产业永续发展SDGs目标2》为主题,呼吁两岸青年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农业实践。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丁昊分享了《从牛蛙到乡村振兴:两岸青年共话产业赋能》,结合广东特色养殖产业案例,探讨了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路径。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张恩榕则聚焦智能制造与碳中和的交叉领域,提出了“智慧农业+碳管理”的创新框架。来自阳江职院的李司铭讲述了该校大学生发挥专业所长,绘制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故事。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吴崇豪表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希望通过研习营搭建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创新理念落地转化。

此次活动以“渔”为媒、以产促融,让台湾同胞触摸阳江发展成果的同时,更筑牢了两岸命运共同体产业基石与人心根基。活动中,两岸青年纷纷表示,阳江从传统渔港到新能源集群、高端制造基地的绿色转型实践令人振奋,未来可以在推动技术联合攻关、引进低碳发展模式等方面展开合作,将合作红利真正转化为普惠两岸的民生福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