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7月30日晚上7时,趁着“鼍城夜访”的契机,江城区城南街道东门社区网格员陈姨与志愿者穿梭在街巷,挨家挨户敲响房门,开展灭蚊知识宣传。“张叔,您家阳台那几个旧花盆托盘,可得赶紧把积水清空呀!”陈姨隔着铁门,向院内大声提醒。屋内很快传来回应:“这就去倒,你们快进来喝口水!”
这般场景,在我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为全力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阳江以“五清五倒”为有力抓手,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灭蚊热潮。各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迅速响应,志愿者积极投身其中,广大市民也纷纷加入,齐心协力,为营造一个无蚊的健康环境共同拼搏。
所谓“五清”,即全面清理户外垃圾,着重清扫户外环境及绿化带中散落的一次性饭盒、饮料瓶等开口性容器;针对景观鱼池等难以清除积水的复杂水体,采取饲养食蚊鱼类或投放环保药剂的方式处理;及时规整、清理房前屋后及阴暗角落堆积的盆、瓶、罐等闲置杂物,对正在使用的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进行换水;利用倒置、填平、抽干等有效手段,清理小区隔离墩、树洞、竹节顶端等凹陷处的积水;对工地基坑、毛坯房室内及楼梯阴暗角落的积水,及时抽干或投放药剂,同时迅速清运建筑垃圾。
“五倒”则要求及时倒掉花盆托盘积水,定期为水培植物换水,或直接改为土培;浇水容器内的水尽量当天用完,不留积水;及时清理小区、花园绿植周边的开口性垃圾容器,杜绝绿化瓶罐积水;雨后立即检查并清扫户外篷布积水;对露天堆放的轮胎,进行扎孔、填充混凝土等处理,防止轮胎积水。
在“五清五倒”行动里,清积水堪称关键。积水宛如蚊子的“产房”,及时清理积水,就如同端掉了蚊子的“老巢”。在城南街道的老旧小区,网格员手中的“大声公”循环播放着“屋里的积水要跟手(马上)倒掉”的方言提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沿着石板路脚步不停,遇到阿婆便热情递上宣传单,指着“清闲置杂物、倒盆托积水”的条目耐心讲解。在岗列街道的乡村,村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手持工具打捞水面漂浮物,抽排岸边积水。田间地头,志愿者帮农户倒空灌溉用的塑料桶里的积水,细致讲解“倒淋植积水”的要点,叮嘱大家浇水容器里的水不可留存过夜。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灭蚊虫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城西街道的主次干道上,雾炮车缓缓前行,白色的消杀水雾均匀地弥散在绿化带上方。“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作业,重点针对下水道口和垃圾桶周边。”司机王师傅介绍,车斗里的消杀液按比例严格调配,既能精准灭蚊,又不会对花草造成损伤。农贸市场旁的小巷里,身穿防护服的消杀人员蹲在沟渠边,手持喷杆,对准墙角缝隙,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藏有蚊子卵的阴暗角落。
“这些地方最容易孳生蚊子,必须喷透才行。”白沙街道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深入各个社区、村庄,仔细排查公厕周边、污水池等易积水区域,并邀请第三方专业消杀公司,对辖区内公共区域展开全面消杀作业,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宣传。
为确保此次灭蚊防疫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市成立多个督导小组,深入各街道、社区,实地检查消毒消杀工作的落实情况。市爱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对防蚊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检查与复查,坚决防止蚊虫孳生现象反弹。
目前,基孔肯雅热既无特效药物,也无有效疫苗,防蚊灭蚊、避免被叮咬成为预防的关键。伊蚊偏爱在积水中产卵繁殖,因此,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需要家家户户齐心协力,认真落实“五清五倒”。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