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张影    通讯员/陈世聪 王碧海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入选2023年广东省经济综合发展活力十五强、广东省首

阳西县“百千万工程”三年绘就振兴新图景

组织强引擎 担当促蝶变

2025-07-02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张影

   通讯员/陈世聪 王碧海

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入选2023年广东省经济综合发展活力十五强、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首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一项项荣誉背后,是阳西县三年来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凝聚合力

建强“百千万工程”攻坚队伍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以前得折腾大半天赶去县里培训,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教育培训,大大节省了往返奔波的时间成本。”阳西县儒洞镇干部感慨道。

今年以来,阳西县聚焦提升干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能力水平,创新打造“县镇党校联训月课堂”,按照“一月一主题、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将培训阵地延伸至镇党校、村分教点和田间地头,让教育培训更接地气、深入人心,目前已举办2期覆盖200余名基层干部。

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干部是决定因素。为动员全县上下投身“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阳西县坚持统筹抓总、高位推动,将“百千万工程”列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常设议题,定期研究听取各镇各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把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履职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结合“四下基层”全覆盖挂点联系157个村(社区),以“头雁效应”带动全县上下形成攻坚合力。同时,选派169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干部下沉“百千万工程”一线,统筹8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62名驻村第一书记、52名选调生充实工作梯队,持续配强“百千万工程”一线工作力量。

为进一步激励干部在“百千万工程”主战场上担当作为,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在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干部能上能下要求,对在“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10余名干部予以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对8名不适宜任现职干部调整岗位,切实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助推阳西县1个镇、10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新增1个镇、6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形成示范引领、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

筑巢引智

厚植“百千万工程”创新沃土

步入阳西县人才公寓,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令人眼前一亮。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电及床、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42套精装房均达“拎包入住”标准。目前,已有24名高层次人才顺利入住。

据悉,为持续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阳西县投入1800多万元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此举成为当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有力缩影。

近年来,阳西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扣“百千万工程”人才需求,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共振同兴,打造了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1个千亿级产业和健康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3个百亿级产业,以及若干特色优势产业的“1+3+X”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体系,近三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为让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良性循环,阳西县突出产才融合、产才适配,搭建招才矩阵,组建人才引进工作专班,先后赴贵州、广州等地高校开展5场招才引智活动、48场企业人才招聘会,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3人、产业技术人才5180人。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建立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家,省级博士工作站9家,高校产学研合作基地7家,柔性引进博士38人、硕士24人、高级职称专家26人,形成“平台聚才、人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阳西县也同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一方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阳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围绕本土企业人才需求,开设机电技术应用、食品加工工艺等专业,共培养产业技术人才866人。另一方面,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深入实施“三项工程”“乡村工匠”等培育计划,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80名、乡村工匠77名、乡村产业带头人18名,选拔各领域拔尖人才24名,为“百千万工程”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此外,积极推动人才入县下乡,成立“百千万工程”决策咨询委员会,邀请28名高端人才担任专家委员,围绕县域经济、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为发展破题引路。同时稳步推进“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医疗人才服务基层”“科技人才扶村助农”等专项行动,累计组织149名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教研活动67场次、派驻县级卫生专家601人次指导镇村诊疗、选派28名科技特派员精准解决镇村16项专业技术需求,推动人才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强基固本

筑牢“百千万工程”基层堡垒

西湖邻里中心内,健康服务点的医生为居民量血压,儿童活动中心欢声笑语,科学展馆讲解中医文化……这座由党群服务中心拓展的六层建筑,汇聚邻里客厅、儿童活动中心、科学展馆、舞蹈培训室、健身房等多功能空间,成为阳西基层服务精细化的生动注脚。居民陈日健表示:“这里方便大家看书、健身和孩子玩耍。”居民王婵称赞:“环境好、活动多,期待更多这样的场所。”

“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党群服务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近年来,阳西县聚焦服务群众最大化,深入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通过从每年县财政安排的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中划拨一点、镇委镇政府支持一点、村(社区)党组织自筹一点的方式,实现了全县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全覆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57个便民服务点,无偿为群众提供多项代办服务。在此基础上,选取西湖社区等8条有条件的村(社区)试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服务聚人心、以活动聚人气,真正让党群服务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为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阳西县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思路,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整顿提升、“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等工作,推动91家调味品、刀剪等行业企业建立党组织,打造一批“暖心驿站”,并在全省范围内成立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党委,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在建强乡村“头雁队伍”方面,持续实施村干部政治素质、文化知识、工作能力“三提升”工程,全覆盖开展村级干部队伍“百千万工程”培训班,组织典型村党组织带头人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提升“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504人,组织招聘132名“双百社工”,不断充实乡村头雁力量;落实“双向培养”制度,将村(居)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至34.03%,强化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

同时,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待遇挂钩机制,设立经济增量奖和保持奖,从每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村干部,全面激活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力。塘口镇周南村党组织书记表示:“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益增量超18万元,符合经济增量奖的奖励条件,所以今年约有5.7万元是奖励村干部的,目前正在向镇申请当中。这大大提高了大家积极性。”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247万元,是2022年的1.8倍,所有行政村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

在党员先锋作用发挥方面,阳西县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深化“党群心连心”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全县8个镇和62个县直单位共899名党员干部挂点联系服务困难群众1067户,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08个;深化“五室合一”矛盾纠纷机制,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等群体公信力强、认知度高的优势,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相关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入选省级先进典型;建立县领导包抓典型镇村机制,动员1.9万余名党员积极参与“党员先锋行”六大行动,开展植绿添绿活动1260多场次,全县乡村新增种植树木23万多株,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以实际行动绘就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