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可育千亩秧苗 科技下田不负春光

阳江机械化育秧为春耕开局按下“加速键”

一日可育千亩秧苗 科技下田不负春光

2025-03-17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张嘉元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3月12日,全市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召开。去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今年,省下达我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181.11万亩,粮食产量 64.43万吨。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是否丰收。当下全市春耕育秧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开展中,面对新的挑战,农户将如何应对,跑出春耕开局“加速度”?

平整苗床、播撒稻种、覆泥压边……近日,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的一处农田间,农户陈伯夫妻二人正忙着为春耕育秧。“忙活了大半天,才播好这3亩种。要是那些种植大户也靠这老方法育秧,恐怕就要误了农时喽!”劳作间隙,陈伯擦着额头上的汗说。

传统水稻育秧手段的效率的确已不适应当下大规模水稻种植的需求。那么陈伯口中的“种植大户”,育秧又有怎样的“妙招”?

在边海村另一侧,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边海丝苗米加工基地中,一个个秧盘正沿着自动化生产线流动,机器先为秧盘铺一层营养土基质,然后均匀地播下稻种,再覆盖一层营养土基质,并淋上适量的水,最后运输到生产线末端,整个育秧过程皆是自动化操作。

机械化育秧,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户们交出的“新答卷”。“在2021年引进这条自动化水稻育秧生产线之前,我们都只能靠人力育秧。”该合作社负责人易志强说,该生产线每小时最高可育秧盘800个,只需5人在一旁调试设备、搬运秧盘,一天就可育秧4000盘、200亩。而此前,若要靠人工育秧200亩,至少需要50人忙活一整天。 

机械化育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节省人工成本。 陈建华 摄

“按150元的日薪来计算,50人就是7500元,这笔成本可不是小数目。”易志强告诉记者,传统的人工育秧,后期还需要人工进行抛秧,需要大量人工成本。而机械育出的秧苗,只需1人、1台插秧机就能完成插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传统人工育秧相比,每亩地最少节省了100元成本。”易志强说。

机械化育秧的“量”显而易见,育出来的“质”又如何?部分农户对此仍心存疑虑。

在阳西县程村镇的中源农业有限公司育秧基地,机械化水稻育秧流水线也在生产中马力全开。该公司负责人谢和平说,传统的人工露天育秧,受天气影响大,育秧效果不稳定;机械化育秧更均匀,出芽率显著提高,秧苗成活率达98%,而且育秧周期相较于传统方式缩短5-6天。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机械化育秧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

在“漠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记者看到了更大、更长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在高效运转,床土、洒水、播种、二次洒水、覆土、叠盘、码垛等工序,都在数秒间完成。公司总经理黄伯初说,该流水线生产效率达全国领先水平,每小时可育秧盘2400多个,日产秧苗超1000亩,较人工育秧效率提高约20倍。

随着整齐的秧盘码好在流水线末,工作人员即操作叉车将秧盘转移到另一侧的催芽暗化室中,育秧中心主管冯立崧说,暗化室可保证催芽所需的理想温度与湿度,育秧盘在暗化室放置24小时后,便可转移到大棚。

记者随后在育秧大棚内看到,整齐摆放的秧盘前标注着秧苗的品种、数量、播种时间等信息,棚内的电子屏幕还显示着实时空气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PH值等,农户可实时掌控秧苗的生长环境和长势。秧苗在大棚内培育25-30天,长到约13厘米高,便可下田插秧。

冯立崧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早造水稻育秧已超2000亩,计划总育秧数超1万亩。除了满足公司流转的5000亩水稻种植需求外,该中心还为周边以及外地的农户提供育秧托管服务,解决农户劳动力短缺、技术薄弱等问题,助力早造水稻丰产。

机械化育秧的便利,已通过我市各地的机械化育秧生产线,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变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去年末,我市深入开展“补短板促机种”活动,新建成水稻育秧中心1个、集中育秧设施8个,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市共有机械化育秧生产线15条,年育秧能力超7.8万亩,将为今年我市推动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提供强大助力。

广东福彩公益金项目活动走进市福利院

捐赠生活物资

送上温暖关怀

阳江日报讯(记者/林可欣)近日,“公益足迹 与爱同行”走进广东福彩公益金项目活动在阳江市福利院开展,院内孩子受赠一批爱心物资,收获温暖与关怀。

省福彩中心调研组和受邀的各级媒体代表一起来到市福利院,通过参观院内生活区和特教课堂,了解孤残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康复等情况,向护理人员询问孩子们的需求,并送上一批爱心物资。

此次捐赠的物资丰富多样,囊括孩子们所需的日常用品,有 100张丝绵被、100床毛毯、100个保温杯、80套床上用品,以及一批鞋袜、书籍、学习用品。针对低龄儿童和特殊需求孩子的日常所需,活动主办方还捐赠了100包纸尿裤。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新华网组织专业团队,并邀请省级媒体记者参与,旨在实地了解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的运行成果,进一步激励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