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位置偏南、强度大

秋台风有哪些特点?市气象台预报员来科普!

登陆位置偏南、强度大,易与冷空气结合激发强对流天气

2023-10-19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通讯员/周晓

10月18日14时,位于海南岛南部海面的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在气象学上,一般把9月到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秋台风有3个特点,即登陆位置偏南、台风强度大,且易于与冷空气结合,激发出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更大。

市气象台预报员表示,台风的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进入9月以后,副热带高压一般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导致秋台风的登陆地点更加偏南。其次,秋台风的数量比夏季台风要略少一些,但是其强度往往比夏季台风要大。

对此,市气象台预报员解释称,这是因为从夏季到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海洋温度偏暖,从而积攒更多的热量,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和能量的增强;且秋台风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离陆地较远,发展过程时间较长,也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发展;再者,秋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大,但结构对称性较好,强度容易得到发展。

另外,通常8月底到9月初冷空气开始活跃,增加了气压梯度,导致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加大,也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增强;而秋台风与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往往更易激发出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报员表示,秋台风对南方的农业影响尤为严重。秋季台风的影响路径偏南,而从“秋分”到“小雪”节气正是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在台风或者叠加冷空气的影响下,狂风暴雨会使作物受损,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或者绝收。同时,强降水也会造成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等灾害,大风对交通、海上作业影响大。

例如,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就是个典型的秋台风,对我市造成严重损失。“山竹”于2018年9月16日17时在广东江门台山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后西移向广西境内。受“山竹”影响,阳江市普遍出现6到13级的阵风,全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由于台风带来的降雨强度大,部分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据统计,“山竹”造成阳江市约18万人受灾,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24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方面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三分之一。

进入秋台风活跃期,市民也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御台风工作。对此,市气象台提醒,市民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若有台风来袭,需减少外出,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需加固门窗;检查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并储备好不易腐败的食物和饮用水、手电筒及必需药品等物资;海上过往船只和海上作业人员要及时避风;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等做好防御;滨海、海岛旅游和水上项目需注意安全,适时关闭;沿海陆地风力较大,需注意防御阵风导致的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等灾害;还要需注意防御局地雷电、短时强降水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