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王文清 通讯员/谭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去年7月,阳江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的第二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进驻阳春市陂面镇,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针对该镇中小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创新教学能力薄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欠缺等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突出问题,工作队积极统筹协调优势力量,联合阳江职院启动了一项名为“种子计划”的乡村教育振兴三年行动,以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快步跟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在各方精心培育下,播撒在陂面热土的“教育种子”已悄然萌发,展现出“破土拔节”的蓬勃新气象:绿美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得到加强……这一系列变化,正悄然重塑当地教育生态——基础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焕然一新,师生教学学习热情大为提振,“尊师重教、助学兴学”蔚然成风。陂面群众期盼的教育振兴,正一步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培强“园丁”,筑牢兴校育人之基
今年3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双名计划”名师工作室专家走进陂面镇中心小学,通过“线下讲学+线上直播”开展教学研训活动,吸引了该校众多一线教师观摩学习。这是“种子计划”中“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的示范课堂。上半年,此类“同课异构+评课议课+专题讲座”研训活动已举办了6场,累计培训教师1600人次。
“专家现场讲解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进行案例示范,真的是‘干货’满满!”参训教师蔡名飘兴奋地说,培训不仅让先进教学方法直达乡村课堂,更让同事们掌握了班级管理的艺术,点燃了大家的教学热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对口帮扶优势,通过推动‘送教下乡、常态交流、资源共享’,组织实施‘乡村名优教师’培养行动,进一步提升陂面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强调。
在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阳江职院附属实验学校优秀教师带着情景式、融入式教学方法,常态化走进陂面课堂提供指导,并4次开展课例研讨、教学诊断、经验交流活动,60人次陂面教师受益。该校名师还与陂面青年教师结对,以跟岗学习、听课评课、辅助教学设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助力陂面骨干教师专业提升。
帮扶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教研深处。今年4月,阳江职院专家团队专程为陂面镇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课题申报培训,并持续指导4个学科开展课题工作。耕耘结出硕果,陂面镇中心小学两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乡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我爱家乡”主题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成功获得阳春市级立项,实现学校课题研究立项零的突破。
为了拓宽基层教师的教育视野,帮扶工作队精心组织了多场“名校访学”活动。3月上旬,40多名陂面骨干教师赴佛山市顺德区两所标杆学校进行了两天的沉浸式跟岗学习。同月底,陂面中学5名教师又奔赴茂名,到两所中学交流取经,学习中考备课备教策略。6月初,陂面镇中心小学16名行政及骨干教师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知识城实验小学和深圳坪山区锦绣实验学校,旁听教学示范课,学习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先进经验。
“这些精准教育帮扶举措,让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交流实践中持续精进教学能力,也激发了教学创新内生动力,激励大家主动担当、不断超越,在育人育己中增强了职业成就感和使命感。”陂面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暖心“浇灌”,呵护幼苗茁壮成长
教育振兴,学生是根本。针对陂面中学留守儿童比例高、隔代教育普遍的特点,“种子计划”特别关注德育共建与心灵关怀。阳江职院思政部依托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与陂面镇中小学校紧密合作,围绕“青春期教育与代际沟通”主题,开展了多场线上直播的德育共建活动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为陂面镇中小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家校共育搭建了新的桥梁。
“以前孩子放学回来,爷爷奶奶问啥都不爱吭声,他们也没法子,说多了孩子还顶嘴。听了老师讲的课,我们做家长的也反思自己,现在会多跟孩子视频通话,也晓得多问几句‘在学校有啥高兴事儿’‘跟同学玩得咋样’,不再一上来就催着做作业。现在孩子回家话多点了,也活泼了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学生家长张先生这样说。
帮扶工作队还高度关注农村困难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并将关爱落到了实处。今年1月,工作队联合陂面镇妇联开展了“点亮新年心愿,传递温暖与爱”关怀活动,为26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他们期盼的新年礼物。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工作队对低保家庭儿童、困境留守儿童、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及重病家庭儿童等需要特殊关爱的困难儿童群体共209人开展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4.18万元,并关心关切困难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向他们送上节日问候和祝福,勉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勇敢追逐梦想。
为了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多样化体艺课外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帮扶蓬勃开展。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陂面镇中心小学和陂面中学组建了篮球、乒乓球、书法、棋类、语言艺术等五个学生兴趣社团,坚持定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帮扶工作队特向2所学校捐赠了价值共7000元的球衣和球具,并选派2名队员长期担任篮球和乒乓球兴趣社团的指导老师,每周进校开展活动指导。阳江职院则组建了2支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并选派了1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教师担任书法指导,每月定期进校开展语言艺术和书法特色课程辅导教学。
“目前,我们正积极指导陂面镇中心小学学生参加阳江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省教育厅主办的‘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语言艺术志愿服务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走上省市舞台参赛竞技,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追梦勇气、绽放自我风采,这些活动浇灌的不仅是兴趣,更是自信和希望。”
多方“施肥”,凝心聚力共育桃李
“‘种子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阳江市纪委监委的高位推动,也离不开阳江、阳春、陂面各级职能部门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驻镇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精准对接乡贤捐资助学意向,工作队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恳谈会、建立联谊平台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在外乡贤的情感联络和信息沟通。同时,工作队大力宣传乡贤反哺家乡、捐资助学的善行义举,讲好乡贤助学故事,树立榜样典型,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兴学”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政府引导、乡贤助力、社会参与、学子受益”的捐资助学实践,激发更多乡贤的桑梓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当年家里困难,为了支持我到湛江读书,弟弟、妹妹都早早出来打工,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我心里一直觉得特别遗憾。现在条件好些了,就特别想为家乡的孩子们做点事,希望他们能安心读书、多学本事,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不用早早出去闯荡。”积极参与家乡教育帮扶的陂面籍乡贤陈波先生动情地表示。他坦言,正是工作队搭建的平台和“种子计划”的务实推进,让他找到了回馈家乡、助力教育的具体途径。
在广大乡贤的关心支持下,今年陂面镇教育促进会统筹了2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种子计划”中“名师请进来、教师走出去”等项目。工作队联合教育促进会制定了《阳春市陂面镇2025年教育促进会奖教奖学方案》,积极激励全镇教师投入到教学创新、学子追求学业卓越上,打造榜样的力量。
随着“种子计划”的深入推进,阳春市陂面镇的基础教育面貌正悄然改变。今年3月,陂面镇中心小学3名教师参加阳春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现场比赛,分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二等奖;1名教师在阳江市教师微课评选中获三等奖;2名教师获阳春市现场命题比赛一等奖,4名教师获二等奖。5月,陂面镇中心小学1名同学在阳江市“诗词讲解”大赛决赛中荣获第二名,并将代表阳江参加全省复赛。6月,陂面中学作品《唐诗里的中国》获阳春市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中学组三等奖……
在最近举行的阳春市四五六年级质量监测中,陂面小学综合平均分稳居该市乡镇第4名。今年中考,陂面中学的综合值排阳春市第8名,比去年第10名进步了2名;考上重点高中提前批的学生有19人,比去年的5人增加了14人;考上高中的学生共266人,比去年的176人增加了90人。
从课堂到教研,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园环境到社会氛围,一颗颗被精心播撒的“教育种子”正在破土而出,焕发着勃勃生机,为乡村孩子的未来和陂面镇的振兴,积蓄着坚韧持久的力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高校+地方政府”协同帮扶模式,为陂面镇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