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总有自己独特的感触和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因此读后感的重点不在于引述原文,而在于感触和启发。但有些同学写作时,往往引述原文内容太多,感悟的内容太少,造成写作失败。我认为,读后感写作要掌握三个关键点,它们是“引——议——联”,下面详细谈谈。
“引”就是引述原文。要想写好读后感,必先有深入的阅读,并且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掌握主要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富有哲理的话语等等。有了深入的阅读,一篇读后感的基础就打好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文章哪些地方让我得到感悟启发?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等等。动笔写后,须引用原文,宜精选与感悟有关的章节或文字,可以直接引用,也可概括转述。但无论是哪种,引用的篇幅都不可过长,应惜字如金,简洁明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本末倒置,有抄袭原文之嫌疑了。
“议”就是议论或抒情,也即是感悟。引述原文之后,接着就要点明你的议论或感悟,我们不要拘泥于原文内容或写人云亦云的见解,而应该赋予新的意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某同学读了《海底二万里》后,感悟出“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另一个同学读了《小石潭记》,感悟到“写景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全神贯注地观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如何才能感悟得深刻、透彻呢?我们应当反复思考、提炼,这样才能悟到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以就原文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展开感悟,也可以从一部分甚至文章主题展开感悟,形式不限,只要感悟得新颖、深刻就好。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拓展、深化感悟。有了感悟还不够,我们还要联系生活,这样感悟才不会浅薄,也容易获得读者的赞同。联系现实生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联系个人的学习或生活。如上面所提《海底二万里》的例子,作者在“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感悟下,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在遇到难题的困境下,受到《海底二万里》主人公的激励,重拾攻克难题的勇气。二是跳出个人的局限,联系更广阔一些,比如联系到集体、国家,甚至溯古探今。如读了《三顾茅庐》后,某同学提炼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明主之风,“我们回溯古代,前有周公吐哺,后有朱元璋‘予思英贤,有如饥渴'的慕才之举;我们也看到今天,我国的‘天才少年'计划不就是‘求贤若渴'之风在当代的生动演绎吗?”这个同学能让感悟联系现实,感悟就更鲜明,更有真情实感,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部分是读后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详写。
“引——议——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初学者而言,当我们熟悉写作读后感后,就可以更灵活地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