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归谁管?老师支招从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培养儿童财商 从压岁钱开始

压岁钱归谁管?老师支招从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2024-02-29 来源:阳江日报

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压岁钱,也是一门学问。   汝霞  摄

春节期间,孩子们除了吃喝玩乐之外,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一个春节下来,多数孩子能收到上千元压岁钱,有的甚至破万元。面对这样一笔“巨款”,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打理?尤其在“微信红包”成新年俗的背景下,又该如何避免孩子对压岁钱停留在“数字化”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了解他们帮助孩子打理压岁钱的方式。教育界人士指出,压岁钱管理是对孩子“财商”教育启蒙的契机,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孩子自主规划打理压岁钱,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现 象

“10后”理财储蓄趋热

在不少“80后”“90后”的记忆里,压岁钱的“归宿”大多是上交给父母,用于交学费或被存到银行。而新一代孩子对压岁钱的用途却有了别样的看法,发生了从被父母“套路”,到孩子主动要求储蓄的转变,有的孩子还提出了购买理财产品、健康保险等管理压岁钱的方案。

五年级的学生小冯便是如此。今年清点完压岁钱后,他主动拿出大部分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剩下自己可支配的小部分,他请求妈妈带他到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了解理财产品,想尝试各种投资理财形式。小冯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冯的压岁钱金额比较大,每年都能收到上万元红包,通常她会从中抽出10%让小冯自由支配。“小冯的存钱意识较强,一般他都会将这一笔钱储存在存钱罐里。他也热衷于尝试投资理财,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财经知识,还喜欢淘钱币、买黄金。”张女士说,只要是合理的花销,她都很支持小冯。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反映,虽然孩子对投资理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他们对金钱的概念尚未清晰,未能完全了解“多少钱能干多少事”,常常冒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对此,二孩家长赵先生的做法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字感官”,和孩子玩扑克牌亲子互动游戏,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增强数感,并鼓励孩子用现金购买喜欢的物品。“孩子对数字有了概念,就能了解到储蓄、存钱的意义。今年春节,初中生大宝和二年级的二宝都主动要求把钱存到银行。”赵先生说。

家长谢女士的大宝读初三,5岁的二宝正处于幼儿园阶段。她认为,要尽早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观念,并提醒孩子树立风险意识。她与孩子们沟通后,将他们每年的大部分压岁钱用于购买健康型保险。“我长期订了几本金融理财方面的月刊杂志,以及购买了适合作为财商启蒙的绘本,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谢女士推荐,《商界少年》杂志的内容涵盖企业家故事、优秀商业案例、财经专业知识、热点财经事件等,有助于孩子开拓思维、增长见识,值得一读。

幼 儿园阶段

重视财商启蒙关键时期的引导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财商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市一幼城南校区老师林燕琴认为,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家长首先要及时引导孩子正视压岁钱的意义,告诉孩子: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其寓意是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其次,要帮助孩子厘清金钱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每一分钱都是长辈辛勤劳动所得,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林燕琴表示,在2至3岁的阶段,孩子对金钱的价值比较模糊,家长可以代为管理,帮孩子存起来。此时,家长可以先帮助孩子区分和记忆不同面值的硬币,培养孩子的数感。在4岁至5岁的阶段,孩子已有金钱意识和支配欲,进入了财商启蒙的关键时期,若家长强行要求孩子将压岁钱“充公”,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责任感,错失财商启蒙的良机。家长的正确做法应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孩子商量压岁钱的用法,当孩子收到压岁钱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盘点一共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并告知孩子这些钱能买到些什么,让孩子衡量自己的消费能力。

林燕琴建议,压岁钱是帮助孩子养成储蓄观念的媒介,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亲自体验存钱,以孩子的名义办理的银行账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存进银行。当然,家长也要留出一小部分现金供孩子自主分配,事先准备好储钱罐和账本,支持孩子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鼓励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并告知孩子怎么样能更合理地使用金钱。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多了解财经知识,为孩子购买财经类绘本,还可以鼓励孩子捐款,为有需要的人献上一份爱心,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小学阶段

养成记账习惯培养儿童理财意识

相对于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对金钱的支配欲和占有欲更强烈,如何正确地处理这笔压岁钱,考验着家长的沟通技巧和管理方法。市实验小学老师吴学珍认为,小学阶段孩子仍处于金钱认知不足的阶段,尽管硬性支出不多,但部分孩子还做不到合理消费,容易导致超额支出。“此时,家长应该及时介入,教育孩子把钱积攒起来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任意挥霍。”吴学珍说,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商量,将压岁钱分为3个部分处理,一部分存起来;另一部分交给家长保管,必要时购买学习用品;还有一部分可以让孩子自己支配,但家长要跟踪了解孩子的每一笔支出。

吴学珍表示,在要求孩子记账的基础上,家长还要定期查看孩子的账本,与孩子共同分析每一笔支出的意义,指出存在的不必要花销,让孩子对“合理消费”有初步的判断和了解。在小学阶段,家长可以通过超市购物、市场买菜等进行情景化教育,培养孩子的消费意识和挑选能力。家长还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家庭消费决策,让孩子了解一天的家庭基本支出需要多少钱,父母一个月的工资能购买哪些物品,教孩子建立等值的概念。

“当孩子萌发了赚钱的意识,家长需要留意,这是一把‘双刃剑’。” 吴学珍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接触理财产品,和孩子一起讨论利息、分红的概念,向孩子解释清楚银行是如何向人们偿还存款的、投资理财怎么样才能带来收益等,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投资理财。“我们不能让孩子对理财产品停留在‘钱生钱’的观念,投资本身就存在风险,如果孩子不经过大量的思考和学习,轻易进行投资理财,收入可能会达不到心理预期。”吴学珍说。

初中阶段

让孩子拥有“财政大权”学会量入为出

刚过去的寒假里,阳江职院附属实验学校老师陈彩明布置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寒假任务:要求学生将5成压岁钱存到银行,4成压岁钱作为梦想基金,1成压岁钱留作日常开支。“初中阶段的孩子,金钱意识更明确,开始建立长远的财富规划。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尤其在电子支付盛行的背景下,他们更少思考花销是否超过预算、这笔钱花得值不值等问题。”陈彩明认为,初中阶段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懂得量入为出的重要时期,让孩子能自主支配自己的压岁钱,是开展金钱教育的关键。

陈彩明建议,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储蓄的目标和制定规划,作为他们上高中、大学后的梦想启动资金。其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梦想清单,如购买想买的玩具、想看的书等,让孩子自主管理梦想基金,逐步培养他们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剩下的1成压岁钱,应由家长统一管理分配,让孩子按月或按周领取,作为孩子一年零花钱的补充,鼓励孩子记录每笔支出。除了现金消费,家长还应要求孩子记录好微信或支付宝上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平台上设定消费和取现金额限制。

陈彩明表示,在合理消费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适当放手,尝试把“财政大权”交给孩子,比如制定旅行计划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做攻略,规划衣食住行需要用的花销,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