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 瑶
小寒时节,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之中最寒冷的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在这样寒冷的日子,家里泡的稔子酒要开封了。
成品稔子酒呈琥珀色,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闻一闻,有阳光的味道,放入嘴边抿一口,甜滋滋的有一缕山野的清香,就这样一闻一抿之间,身子已觉暖和起来。
小时候住在乡下,有冬令饮稔子酒的习惯。稔子酒不但美味,还能御寒和强身健体;且因其制作简便,材料易得,乡下许多家庭都会在稔子成熟的秋后时节,泡上一坛稔子酒,经几个月的浸泡发酵之后,在寒冷的冬天便可开坛品酒。
稔子别名桃金娘果,含黄酮类、氨基酸和糖类等营养成分,用稔子泡出来的酒,有活血补血、润肺、滋补肝肾等功效。所以,用“稔子酒养生”,以前在乡间很受欢迎。
近几年,发现城里的人也喜欢泡稔子酒。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以前喜欢泡稔子酒的乡下人都迁居到城里来了,抑或是在稔子成熟季节,街市里有不少人摆卖稔子,让城里人可以购来泡酒。在同学聚会或者亲朋聚会的宴席上,稔子酒大受欢迎,人们一听说有稔子酒,都表现出兴奋和雀跃,纷纷选喝稔子酒,而把一些洋酒名酒冷落一旁。
不知从哪年开始,泡稔子酒成了我家每年秋后都会进行的一项仪式。虽说是我家,其实主要是我喜欢上了这道生活程序。这也是居住在小城里的一项便利!从城里出发,驾车一个小时以内,可以到达山野摘稔子。
立秋之后,我便呼朋唤友上山摘稔子,把稔子摘回来之后,精选颗粒饱满且熟透了的稔子,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只需一天工夫,秋天的骄阳就可以把稔子晒到七成干,这时把稔子排在蒸笼上,或者竹筛上,待锅里的水煮开了,放在上面猛火蒸上五分钟,起锅,这时的稔子个个都会变肥变壮,好像一只只紫色皮囊的小胖猪,趣稚可爱。然后把稔子铺在簸箕上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到干爽后,再拿来蒸一下,然后继续晒干,如此三蒸三晒后,把稔子(一般1斤干稔子泡3斤酒)放在玻璃罐中,辅以适量枸杞、红枣、冰糖等,倒入四十五度左右的米酒,密封储存。三个月后即可饮用,浸泡半年以上味道更醇。
第一次泡的稔子酒,只辅以冰糖,没有放枸杞和红枣,开罐一闻,全是稔子的果香和山野气息,味道纯粹香甜,但稍有涩味。后来跟同好交流了一下,发现她辅以枸杞红枣的稔子酒喝起来味道更加丰富,且没有涩味,自此之后,每泡稔子酒,必加枸杞、红枣和冰糖一起泡。
刚泡下的稔子酒,稔子都是浮在面上的,慢慢地,随着酒的颜色不断变红加深,稔子也因吸酒变重而逐一沉淀在罐底。有闲时,把泡着稔子酒的玻璃罐捧出来欣赏,偶尔会碰到一两颗原本浮着的稔子刚好滴溜溜地往罐底掉,如枫叶离枝般静美。我会想,要说这个世上有什么东西是强大的,那么时间算是其中之最,自然界中一切的物件,总在时光的催化下,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就如这颗浮着的稔子,终究会在时间的作用下改变姿势——从轻轻漂浮在酒面上,最终沉淀静默在罐底。想象着稔子借着酒力把里面的营养精华日渐一日地消解出来,我不由期待着冬夜品酒的时刻。
小寒时节,寒风伴冷雨、又冷又湿的刺骨寒冷,最难将息!来自北方的同事说他经得起他们家乡的零下几十度,却难于忍受粤西地区接近冰点的湿冷天气。在这样寒冷的傍晚,我会想起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象着诗人与好友在同样寒冷的天气围炉暖酒,推杯换盏促膝长谈,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心亦向往之!我不由拿起手机向好友发出邀约。有时还真能凑效,那边会兴奋地回应:太好了,我今晚刚好有空,你回家准备,我去斩料(买熟食)。于是,这个有酒有肉有知心软语的夜晚,温暖而馨香,令人完全忘记了寒冬的肆虐!也因此,让人讨厌的寒冬变得温暖可爱起来。
不过,这种临时的即兴邀约,真正能抽身过来与我喝一杯的友人,就像诗人的灵感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大多时候,我自制的三五斤稔子酒,都是在平缓流淌的黄昏寒冷中,与家人对饮或者独酌。
其实,冬夜独饮稔子酒,别有一番滋味。其时,找出蔡琴的CD,让怀旧的旋律在整个空间缓缓流淌,打开一袋肇庆甜酒花生,再从厨房里拿来一杯温好的稔子酒,小抿一口酒,掰花生数颗,香甜苦辣咸,人生五味俱在。独享此孤独,酒不醉人人自醉,时光的质感掷地有声……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