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民建阳江市委员会

杜菁锋:大力发展海洋制造业 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
2023-02-01 来源:阳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这为我们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阳江的“沿海经济带战略支点”功能做了规划;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等工作要求。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要素高端化与产业链高端化齐头并举,已然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2021年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1515.86亿元,其中海洋生产总值(GOP)为706亿元,占GDP的46.6%。但是,GOP产值贡献率集中于海上风电工业和合金材料产业,产业单一,后劲乏力。因此,围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瞄准海洋产业要素高端化与产业链高端化两个准星,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尤其是新兴的海洋制造产业,对实现我市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规划赋能,构建“基地+园区”海洋制造高端化产业基地集群。一是编制好富有阳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凸显海洋制造业,为海洋制造业体系的构建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打造“基地+园区”的海洋制造高端化产业基地集群。统筹全市各种资源,以“一基地(高新区)+N园区(各县市区的海洋制造业园区)”为发展模式,以“海洋主题”+“特色制造业”为发展载体,同步推动各县(市、区)打造地方特色海洋制造业。三是合理布局海洋制造产业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在全市各县市区设立海洋制造业园区(详见附注),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阳江海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是优化资源,加大海洋制造产业园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强产业园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用足用好专项债政策红利,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二、强链延链,助推海上风电和合金材料产业全链的创新发展。一是做大做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打造世界一流的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二是加快培育海上风电运维产业,打造智慧风电运维体系。三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水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企业。四是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和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形势分析,强化储备政策研究,做好项目库的筛选、储备;提升服务水平,对技改项目、小升规等项目建设做好前期工作经费、资源配套,采用并联审批方式缩短项目审批期限;结合企业实际困难和特点,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抓好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及时跟踪研判相关行业企业困难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了解和反馈行业发展动态、难点问题、企业诉求和政策落实情况。四是推动合金材料产业融入海洋制造产业,培育壮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通过巩固上游产业,筑牢优势地位,大力支持广青、翌川和世青发展壮大,打造百亿级企业;贯通中游产业,强链补短,通过广青热轧、甬金、宏旺冷轧等项目的实施,增加不锈钢坯冶炼能力,优化不锈钢原料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下游产业,发展家用电器、特种设备、汽车装配、不锈钢管、机械装备制造、精密轴承制造等下游产业,做大合金材料产业集聚。

三、强化招商,引进一批优质海洋制造产业企业。一是通过深化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大上游镍铁和洛铁等冶炼项目招引力度,积极从内蒙、印度尼西亚等地引进优质企业。二是开展以龙头项目(企业)为链主的全产业链的招商,包括园区配套的物流企业等现代服务企业。三是以两个省级实验室为平台,招引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海洋专业产业园区、孵化载体、中试基地等,提升海洋产业发展层级。四是开展更多的以职业经理人、商会协会、企业联盟等方式的招商。五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联合本地高校,锻造一支有海洋制造业专业素养的招商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四、引培结合,强化海洋制造产业人才支撑。一是筑巢引凤,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广东“强芯”行动在我市落地,为高端人才在我市的栖息提供更多的“梧桐树”,充分发挥科研平台集聚人才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对接海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加强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合作,促进重点企业与高端人才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以技术入股、现金分红等形式吸引世界级顶尖专家落户阳江,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精尖科研人才及团队,为海洋制造产业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二是政校企行合作,培育本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引导,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通力合作,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根据重点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协同培育和创新机制。依托本地高等院校,培育一批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扎实开展省“扬帆工程”“广东技工”工程,加强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提升制造业工人自身技术应用水平。

五、开放合作,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拓展合作新空间。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用好国际风电城这个平台,加强与全球海洋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的合作互动,促进前沿技术创新和新成果、新模式、新经验在本市应用推广;把握地缘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东盟自贸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二是主动融入湾区建设。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探索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推进技术联合攻关与转移转化、技术标准制定、人才联合培养等,提升海洋制造业发展层级。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突出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海洋制造业,做大做强“3+6”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定能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展现阳江担当、作出阳江贡献!

 

附:阳江特色的现代海洋制造业产业园区构想建议

建议在滨海新区(高新区)打造海洋经济标杆园区,集中精力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特色产业板块,全力打造千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在阳西县设立水产品深加工装备及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相适应的水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企业及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在江城区打造海洋制造业高端要素核心区,推动制造领域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阳东区打造海产品养殖捕捞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现代化捕捞设备、大型智能网箱、海产品养殖和海钓等装备企业;在阳春市打造海洋机械制造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数控设备、机械、风机、轴承、铸造等机械制造企业,依托南药资源基础,积极拓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海陵经济开发区设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水产品加工、智能化养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装备等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